丝绸之路盛开体育之花——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兰州一高校健身拉拉队队员欢呼雀跃,为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加油(资料照片)。 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丝绸之路盛开体育之花——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当一个个甘肃面孔在国际重大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目睹国旗升起、静听国歌奏响的时候,甘肃体育界会感到无比自豪,家乡的所有人也会无上荣光。
在公园、广场、社区,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晚霞将尽,散步休闲、锻炼健身的人群永远是最美的风景,运动、健康和快乐永远是人们谈论的关键词。
当数万名马拉松选手在省城兰州云集之时,当环湖赛的车轮在陇原大地飞驰之际,谁是最后的胜者似乎并不重要,人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家乡向世界敞开了怀抱。
体育之花,正在这条昔日的丝路古道上尽情绽放,散发出沁人芳香。
惠民工程遍地开花,健身活动城乡普及
近年来,我省围绕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全民共享的体育、和谐发展的体育”这一目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城乡健身设施,组织大型群众体育赛事。
被列入2013年省政府“十大惠民工程”26件实事之一的1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建设,提前一个月完成并投入使用。这项工程所涉及的健身中心,总面积超过31万平方米,惠及全省63个县市区、74个乡镇和26个社区的150余万群众。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了300个省政府体育惠民工程。1218个乡镇文化体育站,覆盖率达99.3%;6911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43%,以及346个乡镇体育健身提升工程和700多套、近万件健身路径。这些体育惠民工程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推动了全省各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身需求日益增加。但多年来,我省体育场地的不足,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可供农民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进行体育健身的体育场所缺乏,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健全群体活动组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网络,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举办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三个主要环节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边工程”。
从2011年开始,省政府把每年建设1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列入当年为民所办的实事之一。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是我省建设“三边工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
3年来,我省各地农村、社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及成件套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路径,体育健身场所成了当地农民闲暇时节最向往的地方之一。绝大多数乡村在建成体育中心后,相继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逐渐壮大自己的体育指导员队伍,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也在各地蓬勃开展。农民们欣喜地说,平时大家就爱打个篮球、乒乓球,下个象棋,现在有地方了,有人组织了,活动也多了。
省体育局局长杨卫说,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事关农村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既然盯住了农村主战场,就要实实在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竞技运动水平提高,后备人才源源不断
许多甘肃人仍然记忆犹新,在第十二届全运会提前进行的女子马拉松比赛中,兰州姑娘贾超风后程发力,在42.195公里的赛道上,书写了甘肃选手在全运会马拉松历史上的新篇章。这枚分量很足的金牌,带动了更多的甘肃选手在其后屡次登上国际马拉松赛女子组的最高领奖台。
就在贾超风夺冠3个月后,我省哈萨克族优秀摔跤选手别克,又在沈阳为全运会甘肃代表团锦上添花,他以绝对实力从东道主选手张北平手中搏得了男子自由跤66公斤级的金牌。
近年来,我省竞技体育持续主抓重竞技项目、田径长距离项目和自行车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项目中的个别小项已逐渐在国内占据一定的领先地位。
除马拉松、10000米、5000米及国际式摔跤的小级别项目外,昔日的“陇原铁骑”,再次扬威国内外赛场。以名将逯艳、小将李文娟,及老将王祯、罗晓玲为代表的“铁骑新军”,逐渐扛起了甘肃自行车运动的大旗,呈现了小轮车、山地车、公路车、场地车项目的多点开花。在沈阳全运会上,上述四个项目为甘肃代表团奖牌榜上增添了4枚银牌、1枚铜牌,令全国自行车界为之震惊。
男子曲棍球项目是甘肃目前为数不多的集体项目,作为全国男曲传统强队之一的甘肃男曲,从1997年在上海八运会上夺冠后,在2001年广州九运会、2005年南京十运会、2009年济南十一运会上,都夺银挂铜。尽管在2013年沈阳十二运会上无缘领奖台,但甘肃男曲在全运会后较好地完成了新老交替,其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历年来,水上项目小项多,是各类运动会的金牌大户之一。我省有得天独厚的刘家峡水上训练基地,随着项目结构和教练队伍的调整,我省皮艇、赛艇项目,也呈现竞技水平上升的局面。
根据今年在临洮召开的全省体育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的建议,我省提出了改革现行训练体系、合理调整项目结构的方案,甘肃竞技体育大家庭中又增添了拳击项目和跆拳道项目。相信在全国十三运会、十四运会上,这些项目或许会成为甘肃征战全运会新的奖牌甚至金牌增长点。
体育设施逐渐完善,体育产业突飞猛进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体工会和全省群体会上,“长廊”建设成为会议的核心内容。
这个“长廊”,指的是启动于2006年的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经过省体育局历届班子的努力,此项工程8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并且逐年完善建设内涵,每年都能给全省人民交上可喜的答卷。
8年来,省体育局坚持发挥甘肃历史文化、地域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创建体育品牌赛事为亮点,着力打造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长廊”建设不仅是推动甘肃体育发展的有力抓手,也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的构想。省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中,首次有了体育的内容;6大品牌体育赛事也纳入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第十三板块的布局之中。“一带一区”建设,为甘肃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长廊”建设中,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得到强力推进,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投入群众体育各类资金连续两年突破1亿元,地方各级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体育基础设施。
有了体育场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就成为可能。各地每年举行的“五个百万人群”健身行动、每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都成为当地百姓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也因“长廊”建设的推进而丰富多彩。张掖的户外运动节、嘉峪关的铁人三项积分赛、高台的汽车拉力赛、玛曲的格萨尔赛马大会、瓜州的“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金昌的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敦煌的沙滩排球邀请赛等,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在甘肃多彩的土地上体味运动带来的快乐。
我省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形成了以体育场馆经营为先导、以体育彩票为支柱的产业框架。目前,以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销售、经营性健身活动场所、竞赛表演、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等为主的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兰州体育馆、奥体宾馆已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阵地。2013年,我省体彩销量同比增长全国第一,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16位。从2010年至2013年,全省体育彩票累计销售47.61亿元,筹集的体彩公益金,为甘肃“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及其他社会公共事业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相关新闻:
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庆阳开幕 举行《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文体表演
全国学校体育博览会上海举行 甘肃"阳光体育"亮相深获好评
“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西部行”昨日走进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