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荫下“挖金掘银”--宁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侧记
林内禽畜欢唱,林中瓜菜瓢香……6月18日,记者在宁县乡村采访时发现,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一片可以“挖金掘银”的天地,为宁县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条新路。
林下政策激活力“有了林权证,给我们发展林下经济吃了‘定心丸’。”焦村镇周郭村鸿兴家庭农场的创办人昔建峰告诉记者。
2013年3月,昔建峰抓住林权改革政策机遇,注册成立了庆阳市首家家庭农场——鸿兴家庭农场,农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进行林下种养殖复合式经营。目前,该农场林下种植紫花苜蓿80亩、药材120亩;林下散养鸡75只、舍饲养殖肉羊212只,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宁县创新林地管理机制,不断深化林权改革,为8.3万户造林大户颁发林权证,提高了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政府协调的5万元贴息款可帮我大忙了,要不然我这鸡场是建不起来的,光启动资金就得13万元。”在新庄镇白店村杨家山的一片槐树林,数千只散养生态鸡在林间“溜达”“嬉戏”,养殖户张庆卫正穿梭于丛林中,一边捡拾散落在地上的鸡蛋,一边向记者说。
为了让农民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宁县实行了林权抵押贷款、草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多项激励政策,县林业、金融部门一路“绿灯”高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至目前,全县共落实林权抵押贷款260万元。
林下禽畜效益高
“林地养鸡真是好模式,综合效益提高了好几倍!”早胜镇南北村的养鸡户刘兴平蹲下身子,指着林下繁密的草丛说,“这种林地里放养的鸡每天吃的都是林中的蚂蚱、蟋蟀等小昆虫以及新鲜的嫩草等,这些‘绿色营养餐’喂的鸡在市场上可是‘抢手货’,每斤要比普通鸡贵3至5元。”
一个偶尔的机会,刘兴平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林下养殖的新闻,他便萌发了在林下养鸡的念头。2008年,他购进种鸡900多只,在自己100多亩林地里放养,当年收入1.2万元。今年他进一步扩大规模,养鸡3200余只,估计收入可达6万余元。
来到太昌乡小盘河村王鹏义家的“林下生态养鸡场”,他正在核桃树林里给鸡群撒玉米粒。“这些鸡在果林下生长,活动空间大,所以肉质好、蛋质好,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王鹏义说,生态鸡的好处不止这些,鸡粪可肥树壮草,鸡采食昆虫能减少虫害,促进果树生长。“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及杂草,围网放养、圈养或棚养鸡、鸭、鹅等,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市场前景广阔,效益可观,是林下高效养殖首选模式之一。”宁县林业管理中心主任刘新科介绍说。目前,全县林下养殖禽畜5.4万只(头),涉及农户600多户,可为农民增收400余万元。
林下套种增收快
“我家果园里去年套种了4亩大白菜,多收入了4300多元,种菜时政府免费为我提供地膜,卖菜时又帮助联系客商。”米桥乡老庙村村民胡俊杰笑容满面地说道。
为确保果树幼园期群众增收不受影响,宁县今年探索出了果菜、果瓜、果药、果豆、果薯5种幼园林下套种模式,以早胜镇南北村2000亩果蔬套种和中村镇苏韩村1500亩果药套种两个有机示范园为切入点,采取大户经营、联户经营、合作组织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客商经营的办法,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建设果园套种管护示范点42个,套种面积17万亩,预计可为群众增加收入1.3亿元。“马铃薯、大白菜等蔬菜,非常适合林下间作,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还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宁县果业局长范红年如是说。(来源: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