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佟红梅
佟红梅剧照 □资料图片
齐家文化陶鼓 □资料图片
今年年初,在兰州老字号剧场——人民剧院隆重举行“迎新年——‘梅馨文化’成立一周年戏曲演出周”活动。这是省会城市秦腔、陇剧、京剧、豫剧的当今名家汇聚一堂的演出,但见管弦声繁,唱腔嘹亮,表演优美,编排丰实,剧场气氛格外浓酽,观众反响也出奇的好。兰州戏曲观众一连七天有了很对口味的审美享受。“梅馨文化”公司组织的名伶联袂献艺,为兰州的新年伊始平添了几缕春光。“登山好问道,入戏可观潮”。演出周里,在剧场门庭前、通道里、席位间,总能听到观众们长长短短的议论,有的则大呼其名,为“梅馨”们褒奖。加之人们近两年就有对兰州地方戏发展态势的感知与揣度,便将“梅馨”的“老板”佟红梅推在幕前让人们评头论足。于是笔者好个事,将有关中国梅花奖演员佟红梅其人的作为及幕布后不为观众所知的诸多问题汇总一起,撷其要者,列成题曰“三问佟红梅”,随即寄给了她。不想佟红梅演事结束在春来之节一一作答;人们问得直率,她回答得也坦诚。个中言说,多有热忱与信念,也不乏有点针砭之痛。从一滴水可见太阳,那么从佟红梅的“三答”中也能看到作为当今走红艺人、戏剧文化从业者们的一片心迹,以及今天传统地方戏的冷暖现状。故借助《兰州日报》“艺苑”版天地一角,呈于广大观众与读者,并附以笔者浅陋之见:有益者,众人同分享,不当者或错误之处,请方家赐教。
你既当演员又当本次演出周的总策划,这次演出经济上赚了还是赔了?
这次迎春戏曲演出周是梅馨公司一年一度的活动之一。作为一名演员兼公司负责人,通过一年来公司各类活动的收入积累,既要为每一个参与演出的演员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又要考虑兰州观众对于戏曲演出的实际消费能力,我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今年年初的惠民演出是梅馨公司的惯例。仅从演出周窗口售票而言,虽然观众基本满场,但总体来说不赚钱。
旧时的戏班戏社虽有当地富户和名人的支持,但他们都是自负盈亏的民间艺人团体。他们总是在竞争中生存,又在交融中衍传戏曲。今天的演艺“公司”不同于原事业性质的戏剧院团之处,就是必须对自己在经济上支出与收入的演出运营情况要敢于披露;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与旧时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仍然不可逃脱经济规律对于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今天的“戏老板”面临的挑战远比旧时代的班主要复杂的多。
四十出头的佟红梅敢于在地方戏严峻困境中扯起“梅馨”的旗帜作一番“踏浪”前行的实践,是值得让人们肯赞的。今天,没有哪个老板是不想赢利的。今天从事地方戏的人的困难与旧时艺人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戏剧已并非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铺天盖地的传媒及现代娱乐方式造成传统戏剧生存空间的萎缩。但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经济时代不论怎样发展,都不可丢弃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粹,更不可全盘照搬西方文化。这就是文化部为什么采取措施强调要保护地方戏的一个理由。今天的现实是,没有几个演戏的公司自己能够养活起自己,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而“梅馨”们就敢于闯出一条自新之路,特别是她们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亏了钱也要把好戏呈现给观众,这种精神委实可嘉。
你是不是今天甘肃地方戏的领军人?
去年,我被省委宣传部评选为陇剧领军人才,但我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的演员,能否真正成为甘肃地方戏领军人物,需要不断努力积累以及观众的肯定和认可。
时势造英雄。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如梅兰芳,如裴艳玲他们。在今天的甘肃兰州,演员佟红梅就是一位恪守“戏比天大”佼佼者,一位具有文化担当精神的领军人物。她能背许多本戏,坚持传统剧目的承继,又一连推出原创剧目,是“北南”双大奖的获得者,拍出甘肃第一个陇剧数字电影《古月承华》,还为老家村里资助打井取水,在兰州开办小剧场演出,为全省百姓小品艺术节捐款运作,低价售票推出惠民演出周活动,等等,哪一步不靠爱心、信念与资金来支撑?她一连串的事迹不能不打动许多普通民众,各地戏曲观众对她已经有了好口碑。但她很清醒,需要继续积累,需要不断进取,这就体现了她的人生坐标与价值取向。
戏曲艺术会消亡吗?
在我读研究生论文答辩时,导师曾这样问过我:“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为什么生于民间而死于庙堂?”我作为一名演员深爱着戏曲艺术。相信有广大观众的喜爱,有各剧种戏曲人的执著与坚守,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举措不断加强,传统文化包括戏曲艺术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不会消亡。但如果以当下不切实际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对于戏曲人才因待遇底下而造成诸多问题,数十年之后,中国戏曲走向消亡将是必然的。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这就是佟红梅的个性,敢于直面现实,说话不绕弯儿。因为从小就热爱戏曲,所以她今天“豁出去了”要把爱进行到底,把“梅花”精神弘扬开去,而不是头上戴着光环养尊处优、无所作为甚或违法乱纪,忘了文艺的“天职”,忘了她心仪中的艺术境界。戏曲永远活在民间,这是铁律,一但在“庙堂”里外来去空中兜圈子,或把获奖当成唯一的目的和政绩,就必然隔断“地气”,远离了生命之源。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胡适等人就否定过戏曲,但其猛烈批判并没有因之而削弱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今天转企改制后,戏曲同样存在“戏曲消亡论”的影响,但甘肃依然发出要建设戏剧大省的强音。政策必然受实践的检验。戏剧艺术必须要在最大多数的基层民众生活中获取营养,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个别地方的戏剧“名存实亡”是一时之象,总要向好处改变的。今天是未来的历史。佟红梅真正深入到底层生活中去感知戏曲艺术与风格特有的本质属性并且身体力行加以“活态”保护,书写自己和戏曲篇章的历史,这就是今天省城兰州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