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人退保”暴露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16.06.2014  18:10

  5月9日,辽宁锦州向全市发布通告,正式启动全面核查认定低保对象的工作。认为自己应该继续享受低保的人,可以在指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并提供家庭收入和财产等证明材料,以备核查和公示。逾期不申请的,将被视为主动退出低保。据统计,锦州市约有低保对象14万人,这次主动退出低保的超过2万人。(6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在“史上最严”的核查行动中,有2万人退保,确实办了件实事,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减少了国家的损失,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倘若只注重看表面的数字成绩,不抓住问题的核心,只注重治标,不注重治本,那么即使今天退了2万人,明年、后年说不定还会有20万、200万,甚至更多不符合政策的人混入“低保”队伍。

  低保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这2万人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低保户,其退保背后暴露的问题,岂能视而不见。

  问题之一:宣传不到位。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各地在宣传上不可否认,下了功夫,花了精力,作了安排,然而,宣传的方式过于简单,仅仅是在电视上打打广告、在热闹的街头广场拉拉横幅、发发传单,没有及时深入基层,深入到那些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的村庄,真正与弱势群众和困难百姓心贴心、面对面的宣传和解释政策,使得一些困难群众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好政策,但哪些人符合、怎么样办理、要经过什么程序,知之甚少,导致了低保好政策接不了“地气”,惠及不了民生。

  问题之二:权力运行不规范。为什么“富人开着私家车领低保,穷人流泪盼救济”的现象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在办理低保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村官”自恃手中有权,搞一言堂,为所欲为,乱用、滥用权力,把办理低保的过程,看成是为自己谋私利、奔钱程、捞好处的大好机会,想给谁办就给谁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明目张胆的截留指标,肆意篡改名单,随意增加人员,把一些规则制度当成了摆设和花瓶,使权力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把权力的“公”姓变成了“私”姓。

  问题之三:程序执行走过场。摸底、申报、核实、公示、审批、办证等等,是办理低保手续的必经流程。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着摸底不全面、不真实,调查核实不准确、不详细,审批把关不严等问题。有关部门往往是听听汇报看有无异常情况,翻翻名册看是否有无公章,并没有真正根据上报的具体人员名单,深入到相应的镇、村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对,而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一路亮起“绿灯”,“认真履职”,及时办理,于是诸如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等假低保现象接二连三“上演”。

  问题之四:监督不给力。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对于一些投诉、反映办理低保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小变故,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没有及时提醒、及时制止、及时法办,给予当头棒喝。有时候甚至采取了放任、纵然的态度,争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胆子,加快了他们违法乱纪的步伐,使其更加猖狂,更加目无法纪,更加变本加厉。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发现问题,不能面对问题,不敢解决问题。但愿,各级各部门认真汲取此事的经验教训,在严格落实低保政策的过程中,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堵住漏洞,提高低保透明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让低保的公平底线不失守,真正惠及群众,实现阳光救助、“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