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七部委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 天水市八镇荣耀登榜
原标题:国家七部委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 天水市八镇荣耀登榜
天天天水网讯【记者 王莹】 8月25日,记者从市住建局采访得知,日前从住建部传来好消息,天水市有8个镇荣登国家级重点镇行列,为这些镇的全面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市住建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精神,经市住建局等部门积极推荐,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公布了全国重点镇名单,全国共有重点镇3675个,我省共142个,我市秦州区皂郊镇、麦积区甘泉镇、清水县永清镇、秦安县兴国镇、陇城镇、甘谷县磐安镇、武山县城关镇、洛门镇名列其中。
下一步,国家有关部委将研究制定加强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地方各有关部门将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全国重点镇的建设发展予以扶持。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乡镇名单同时废止。
相关阅读
皂郊镇
秦州区皂郊镇位于天水市南部,地处城郊,距市区仅有15公里,316国道纵贯全境,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总人口7857户36676人。辖区内现有3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有兴隆、店镇、皂郊三大集市,有大中型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1600户,国内生产总值达24320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600万元,现为天水市卫星镇、省列综合改革试点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山环水绕、山清水秀,人文文化和民俗文化独领风骚。太阳山--新洞寺森林公园、涌泉寺、太白庙、曹操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皂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甘泉镇
甘泉镇位于麦积区东南部,是通往著名风景区麦积山石窟的必经之地,宝天高速公路出口就在甘泉。全镇总人口4.3万人,以商贸、果品、劳务为主导产业。2008年全镇经济总量1.32亿元,人均收入2036元。
甘泉镇以其独特诱人的魅力令历代文人墨客留恋忘返。境内有春晓泉、双玉兰堂、杜甫草堂、赞公土室、云雾山等诸多景点。甘泉寺内的春晓泉,水质甘美,清凉甜醇,被杜甫赞为“香美胜牛乳”。院内两株玉兰树,天香四溢,冠绝陇原。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95岁高龄时书写的“双玉兰堂”匾额,悬挂于树后的屋檐下,“双玉兰堂”由此名冠天下。甘泉镇自古便是秦陇道上的重镇。随着宝天高速公路的贯通,2009年4月,甘泉物流园通过规划评审。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点建设项目,物流园紧邻宝天和天定高速公路,融货运配载、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电子商务、交易展示为一体,是甘肃乃至全国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
永清镇
永清镇位于牛头河中游,地处县城川垣区,是清水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现辖有18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现有14908户,49682人,区域面积149.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整体事业发展较快,以县城为中心,方圆约15平方公里,桐温公路横贯东西,清张公路直穿北端,镇村道路四通八达,农村电网覆盖全镇,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广播电视普及各村,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肥沃,地势平缓,光照期较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是清水县粮果蔬菜产区,同时,也是全县商贸重镇、文化重镇。
兴国镇
兴国镇地处秦安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业流通、旅游的中心。辖区内除城区及城郊为盆地外,其余多为浅山黄土沟壑区,气候属温带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平均降雨量5.5毫米左右,无霜期180多天。辖区内气候温和,降雨较少,干旱频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湿冬干,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8小时,日照率达50%,最大冻土深度川区达51厘米,平均封冻期43天。兴国镇解放前称街泉镇,1954年改名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为兴国镇至今。全镇总面积7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08亩。下辖28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末全镇总户数26864户,总人口84575人。其中农业人口54191人。全镇由汉、回、土家、藏等4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仅占全镇总人口的2.53%。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3562元。
陇城镇
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59310亩,其中山地53367亩,川地5943亩,人均耕地面积1.91亩;粮田面积49397亩,人均1.59亩。陇城镇地处清水河上游,境内有河流2条(清水河和南七河),清水河从张川县自东至西流入,形成一条较开阔的河谷地。海拔在1500-1900米之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8.9℃。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69天左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较为肥沃,农作物、蔬菜、水果均适宜种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全国58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名列其中。
磐安镇
磐安镇地处甘谷县渭河川道区。总土地面积10.68万亩,总耕地面积4.19万亩。平均海拔1360米,年平均降雨量362.5毫米,年平均气温11.2℃,全年无霜期220天。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52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5512户,乡镇总人口74418人,乡镇从业人员37377人。六通情况:52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12个村通公路,21个村通自来水,23个村通有线电视。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52所,在校学生17292人,教师497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80人,病床39张。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402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611公顷,粮食总产量10708吨,农民人均纯收人1553元;财政收人208万元,财政支出239万元。名优特产:有甘谷辣子、珍珠西红柿、西甜瓜等、还有美国大杏仁、樱桃、酥梨等。旅游景点:有大像山风景区、尖山寺国家生态公园和南山寺公园。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武山县中部,是县城所在地,东接洛门,西连山丹,北邻榆盘,南部与四门、龙台接壤,陇海铁路及316国道穿境而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现有38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86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城关镇区域总面积为11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125.3亩(其中川水地3416.9亩,旱地43708.4亩)。截止2011年底,城关镇总人口共计21885户64820人,其中农业人口10099户44725人。蔬菜、养殖、劳务、商贸是城关镇的主导产业。
洛门镇
武山县洛门镇地处天水市西部,东与甘谷县磐安镇相接,西距武山县城15公里,辖45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总人口105000人,耕地面积64606亩,退耕还林面积28009.29亩,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有乡镇企业1857家,年产值2.6亿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
洛门镇是甘肃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甘肃省村镇建设试点镇、甘肃省乡镇企业示范区和武山县非公有制经济保护区,2005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