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进行时)小土豆“西游记”(下)
在前两篇《小土豆“西游记”》中,我们的记者跟随“80”后创业者王金龙,去看了他创业之初首先修的塘坝,了解到了他先找订单,开拓市场后,再带动乡亲们搞生态种植的过程,同时也真实记录了他在国外参加展销会时遇到的突发情况......王金龙带着小土豆的出国经历,一波三折,虽然过程与他的设想有了出入,但此行反而让他坚定了一件事……那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王金龙说自己带着小土豆出国的心情,真是起起伏伏,我们将他的心理变化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阶段,是在国内,他精心挑选土豆,准备推介材料,信心满满,充满希望;第二阶段,参加中哈展销会期间,他所带的喷绘无法正常使用、所需要的商品陈列板不够,最终在国外重新制作,在随行商务部门出面协商下,他的土豆顺利展出了……有惊无险,如释重负,是他这个阶段的心情;第三阶段,是市场调查与客户洽谈签约阶段,这个阶段更是如“过山车”般刺激。
出国前,王金龙特别想知道哈萨克斯坦的消费者对小土豆的口感需求,他们是喜欢含淀粉量高的还是淀粉量低的?他们的菜式中有多少会用到土豆?一番调查后,他才发现当地并不太在乎土豆的口感,他们更在乎的是品质,更在乎是否绿色,是否生态?
同时,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时间,中亚其它国家的蔬菜都运到了阿拉木图,当地蔬菜价格反而低于国内。就要与之前联系的客商签约了,他很担心这价格上的落差,会影响订单质量。虽然调查的结果让王金龙有点失望,但一直陪同他调查,已在哈萨克斯坦做了20多年蔬菜贸易的经销商李芳,却给了他笃定的信心。这信心来源于,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上的调整。
在张掖市如期举行的推介会上,王金龙成功签约,签订了一份3万吨的蔬菜合同。并且,展销会上看过他土豆的哈萨克斯坦客商,还专门在晚上赶到宾馆,双方就蔬菜订单,以及下一步的合作,展开对接。
返回国内的途中,王金龙才告诉我们,今年年初他准备投资3300多万元,修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冷库……因为目前资金链出现困难,工程只进行了一部分,他本来想把冷库建设放一放……但是这次的出国经历,让他坚定,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建成冷库,一方面为了完成这次在国外的订单,一方面不管内销还是出口,品质最关键。
王金龙与小土豆的“西游记”,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故事,它浓缩了很多我省农业企业在走出去时,会遇到的问题,在发展时,如何选择的问题。通过他的这次“西游”,可以感受国外客商对“一带一路”的认同,也可以感受到想要完成农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和市场的手同时推动。我省的农业企业,想在“一带一路”中走得更远,企业自身要了解市场诉求,找准定位,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而政府搭建平台,完善金融扶持,做好激励服务也极为重要。这样,也才能让农业企业连着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记者:杨海芸,王涛,张克亮,张掖台 甘肃台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