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提出“十三五”期间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3月29日召开的天水市档案工作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天水市档案工作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好两大项目(中西部县级馆、重点档案开发),突出三个创新(体制机制、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提升三种能力(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构建五大体系(治理、资源、管理、利用和保障),推动全市档案事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是创新依法治档方式,推动治理法治化。大力推进档案工作由重行政管理向依法治理转变,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履行职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档案标准体系建设,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能,创新档案执法检查方式,将联合执法检查与独立执法检查、定期执法检查与常态执法检查、综合执法检查与专项执法检查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档案行政执法机制和依法治档工作机制,使档案事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
二是丰富优化档案资源,推动资源系统化。依法管理档案资源,实现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档案收集全覆盖。要不断丰富馆藏数量,优化馆藏结构,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整合档案资源,切实提升民生、文化类档案的比重。形成馆藏丰富、结构多元、门类齐全、载体多样,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行业(专业)资源重点档案室为支撑的档案资源体系。到“十三五”末,综合档案馆馆藏专门档案不少于30种,市馆馆藏量比“十二五”末翻一番,县区馆增长50%,部门、企事业单位、乡村档案室归档率达到100%。
三是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实现管理现代化,持续开展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市馆到2018年、县区馆到2020年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机关单位档案室数字化工作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并逐步与目录挂接,实现由目录管理向全文管理的转变。着眼“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设业务工作在线指导、电子档案在线移交系统,将市县区档案馆建成功能完善的数字档案馆,70%以上机关单位档案室建成规范的数字档案室,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档案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
四是构建开放合作机制,实现开发多元化。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加大对档案资源的合作开发、系统开发、多元开发。依法有序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划控工作,建立档案大数据平台,整合民生档案数据库。拓展档案馆普及型教育、专业型利用功能,推动文化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档案实践基地建设,到2020年市县区档案馆全部建成“五位一体”功能完善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创新档案资源开发内容和形式,加强明清、民国和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建设。开展国家重点档案目录资源体系建设,组织区域内档案馆和相关文化单位联合申报开发项目,依靠政策支持实施一批档案文化工程,推出10部档案编研精品图书,5部档案专题片,提高档案文化的影响力。
五是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实现管护安全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档案馆建设主体责任,确保到“十三五”末,中西部县级馆建设项目全部实施并投入使用,市档案馆新馆如期建成,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标准化,档案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灾备机制更加完善。加强档案实体安全管理,对永久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珍贵档案进行特藏管理,全面完成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任务。严格执行档案开放利用审核程序,对重要档案数据实行异地异质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全面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确保档案安全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