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需求对接大文章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20.08.2015  15:48

 

中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符合合作国家的现实需求。靠着先进实用的设备、成熟可靠的技术、性价比高的竞争力,中国产能“走出去”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

哈萨克斯坦

第一座电解铝厂和最大沥青厂已发挥效益

哈萨克斯坦可以说是中国对外推进产能合作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实际上,在两国合作中已有不少先行项目贯彻产能合作的精髓,开创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在哈北部城市巴甫洛达尔市郊区,该国第一座、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电解铝厂已正常运行8年多。目前,该厂每年可生产25万吨电解铝,在满足本国需求之外还可出口创汇。正是来自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帮助哈萨克斯坦实现了这项“零的突破”。

电解铝厂项目一期、二期均由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厂内不仅大部分设备是中国制造,工厂工艺流程中还采用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既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工业技术大踏步的发展,也是企业挑战自我不断进步的表现。

事实上,该项目也受到哈方的高度重视。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专程出席了工厂一期、二期投产的庆典仪式。中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得到哈方一致好评,其工作也得到哈方上下一致配合。工厂不仅顺利通过验收,其生产时的设备参数、产量等也均高于合同设计值。哈电解铝厂负责人加林告诉本报记者,到现在为止,中国设备一直运行良好,生产线产能稳定,中国技术值得信赖。

里海之滨的哈西部城市阿克套,有着中哈非资源领域最大的合资项目——阿克套沥青厂。该厂由中国中信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投资,总投资额近3亿美元,建设近3年,于2013年底正式投产。它的出现,对哈萨克斯坦有着重要的经济乃至战略意义。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正谋求欧亚大陆物流中心地位,一大批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建项目上马,作为重要材料,沥青自然供不应求。而由于产业链缺失,此前近九成沥青需从俄罗斯进口。阿克套沥青厂投产后,其年产量近50万吨,足以满足哈全国道路建设的需求。阿克套沥青厂从中国引进成套工艺设备,将哈国内技术标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产出的沥青满足高等级道路建设需要,并完全适应该国全年温差极大的特点。

中哈两国的合作潜力当然不止于此。2014年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共同提出了产能合作计划,在短短数月内,双方已就此进行5次对话,签署备忘录,形成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包含48个合作项目,金额达303亿美元,签署28项合作文件,协议总金额超过23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德国—哈萨克大学国际与地区合作研究所所长苏尔丹诺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为摆脱国家经济过于依赖能源的现状,哈萨克斯坦将发展本国工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出台了多项国家战略。需求互补,正是哈中两国产能合作方兴未艾的基础。相信在两国不断加强产能合作的大幕下,会有更多“第一”“最大”等标志性工程出现。

巴基斯坦

中国宇通已帮助建立了年产500台的客车组装生产线

与中国车企合作,有利于实现巴中双方的优势互补。中国车企带来了巴方欠缺的成熟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设备,满足了巴基斯坦的市场需求,并将进一步挖掘本地市场潜力。” 中国宇通客车巴基斯坦合作工厂总监哈特利说。哈特利已在巴基斯坦汽车制造行业摸爬滚打近40年,与中国车企有着超过13年的合作经验。

巴基斯坦有近两亿人口,但道路客运行业相对落后,运力不足,客车更新需求较大。2013年中国宇通与巴方工厂接触,今年初,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按计划工厂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新车有望于2016年1月下线。

据了解,中国宇通帮助巴方建立了年产能力达500台的客车组装生产线。巴方工厂投产后,宇通客车还将派出一个14人的技术支持团队,为巴方提供3至6个月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巴方工程师及工人,帮助建立现代化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采购、库存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等,并将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视情向合作方提供融资支持以扩大产能。

宇通客车巴基斯坦公司经理靳勇告诉记者,未来中巴双方还将通过合作逐步实现部分零部件本地化生产。此外,宇通客车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模式,如以技术支持的形式入股,同巴方共同组建工厂,届时还可依托巴基斯坦工厂辐射周边国家市场。

据悉,宇通客车现阶段拟在巴投放的12米客车,定位高端豪华客运车市场,并针对巴实际环境和路况做出相应设计调整。考虑到巴基斯坦客车使用年限较长,宇通客车采用电泳防腐防锈技术,以有效延长整车寿命。此外,宇通客车近期还将考虑引进适合当地使用的环保公交车等。

巴基斯坦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阿卜杜勒·瓦西迪·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全面展开,必将带动巴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巴政府还将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政策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巴汽车行业发展潜力不容小觑。相信中国车企能在巴基斯坦取得成功。

南非

水泥、电器、巴士生产切实满足当地需求

南非有着再工业化的迫切需求,目前该国水泥产能为1500万吨/年,产能不足,水泥需求增量十分可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冀东发展集团兴建了日产28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年产100万吨熟料水泥。该项目还自带6兆瓦余热发电。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非项目部经理张兴华掰着手指,向本报记者详细介绍说:“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兴建的曼巴水泥厂是南非第一条带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综合电耗较传统水泥厂降低30%以上。

张兴华认为,中国的优质产能与非洲的实际需求对接,是双赢。“项目建设和经营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是项目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南非水泥生产成本与国内基本持平,但售价为国内的2.5倍到3.5倍。对于当地来说,则有社会效益、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效益,项目可带来直接就业近300人、间接就业近1000人。同时,纯低温余热发电、低耗能装备引进南非,带动南非水泥行业进入2.0时代,促进节能环保技术革命。

海信南非公司在开普敦亚特兰蒂斯工业园投资兴建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工厂。海信南非分公司总经理李友波向记者介绍说,该工厂具有年产40万台彩电和40万台冰箱的能力,在当地工厂的技术、设备、产品都是最新的。2014年,海信的冰箱、电视销售量在南非的市场份额均攀升至第二。“未来海信将以南非为基地向非洲市场销售,还将进一步对工厂进行扩建和投资。

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聃告诉本报记者,海信不仅以贸易商身份“走出去”,更是以制造商角色“走出去”。“从现在的效果看,这个战略是正确的,当地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更高了。”朱聃认为,中国企业要和当地需求实现对接,首先需要拥有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以产品为依托,这要求扎实的技术功底,使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

南非贸工部制造业发展司司长玛贾贾向本报记者表示,海信在南非设厂是南非和中国公司在制造业方面合作的典范,“我们支持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南非投资建厂,特别是在高技术的制造业领域,以推动南非的工业发展”。

16座的巴士是南非公共交通的主力。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了“中国—南非汽车制造厂”,该厂产品正成为南非出租车市场的新兴挑战者。由于订单太多,“产品不够卖的”,该厂首席执行官仲跻德说,目前这种巴士月产量已从200台上升至350台,未来将提高到1000台,拉平甚至超越在当地的最大竞争对手。

非洲市场潜力巨大,南非是进入非洲市场的桥头堡。许多在南非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负责人认为,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不仅切实满足了当地需求,更是这些企业在当地能扎下根来的关键所在。

埃及

第一批产能合作优先项目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今年5月竣工的亚历山大船厂升级改造项目是中埃产能合作中的亮点,被称为“中埃友好标志工程”。项目金额近2亿美元,由中国公司设计、施工,全部应用中国造船工艺标准,有力推动了中国技术标准在西亚与非洲地区的推广与应用,也带动了中国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改造后的亚历山大船厂年生产能力达到23万载重吨,最大可建造5.7万吨、维修8万吨级的船只,已成为非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船舶企业。

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埃及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尽快改善交通,扩容升级海港,增建水电站、火电站,开发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成了埃及政府振兴经济的优先选项。而在上述领域,不少中国企业拥有丰富的建设经验以及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4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11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埃及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9751万美元,同比增长86%。

埃及世界商会总经理哈立德·穆斯塔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埃及正在推进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规划有着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的诸多契合之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设是埃及战略性项目,根据埃及政府规划,新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将继续在苏伊士运河地区推进港口的升级改造,建设桥梁、道路等,同时埃及还希望积极吸引投资,建设一批产业带和工业园,使苏伊士运河地区能够成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物流中心。2014年12月,埃及总统塞西访华期间专门安排时间与中国企业家见面,特别强调埃及欢迎中国基建、能源和制造业企业前来投资,“动荡3年的埃及确实经历了非常艰难的阶段”“埃及准备好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准备好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准备好了远大的发展计划”,他这样承诺。

据悉,由中方派出的中埃产能合作工作组已于6月中旬在开罗与埃方相关部门举行了会晤,双方就建立中埃产能合作机制,以及在该机制框架下的项目合作进行了协商和探讨,并草签了中埃产能合作框架协议,梳理出第一批产能合作优先项目清单,该清单包括多个交通和电力领域项目,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本报驻外记者谢亚宏、徐伟、李志伟、王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