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甘肃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纪实

12.10.2017  08:07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拔2400多米、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的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困难群众。图为习近平和八旬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要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中国兰州网10月12日消息 2013年2月。陇原大地孕育着勃勃生机。2月2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走农家,访社区,进市场,入车间,为乡亲们送去问候,在企业交流座谈,与群众共话冷暖。

  这是习近平同志当选党的总书记之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

  这个春天,陇原2600多万儿女倍感温暖、倍加振奋、倍受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希望甘肃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每一次扬帆远航,都需要灯塔的指引。这是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政治嘱托,科学指明了甘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甘肃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实践路径,确定了着力重点、奋斗目标,为甘肃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情嘱托,牢记心间;殷切期望,催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甘肃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的方向前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汇集起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动力,正在奋力书写着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崭新篇章。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甘肃迈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着力转变经济发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展方式,推进经”——习近平

  甘肃,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字号产品多,“”字号产业比重大;加上近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甘肃这个国家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甘肃,如何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新理念引领新征程。甘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必由路径,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逐步改善。

  一幅波澜壮阔、史诗般的画卷,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一)

  金昌,“中国镍都”。

  和许多资源型工业城市一样,近年来,金昌遭遇了发展的瓶颈。从2013年开始,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这个因企建市的城市,如何才能走出“矿竭城衰”的困境?金昌市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发展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向“以花卉产业为引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变“一条腿支撑”为“多条腿走路”,终于让昔日的镍都变得柔软起来,绰约的风姿,引来世人的关注。

  实践是最好的注脚。如今,“镍都”变“花海”。金秋时节,美丽的金昌处处能闻到薰衣草的清香,紫金花海让坚硬的工业城市伸出柔曼的臂膀,绽放出迷人的笑容。休闲观光、婚庆度假、婚纱拍照、研学旅游、中医养生保健等文化旅游新业态蓬勃兴起。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4.67%。

  从开矿到种花,从黑色到紫色,这样的转折,充满挑战,也契合时代发展的韵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要做好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这个“加法”,还得做好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这个“减法”。

  钢铁行业近年坠入寒冬的冰窟。2015年,酒钢交出了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绩单,堪称当年中国钢铁行业的“亏损王”。

  “酒钢最大的问题是与市场的匹配和契合严重不足,酒钢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市场紧俏的高科技产品,却生产不了。”这是酒钢集团作出的“自我诊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深入分析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关系后,酒钢主动压缩部分工艺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产线产能,仅去年一年就压缩生铁产能100万吨、粗钢产能140万吨。

  与此同时,酒钢想方设法加大科技投入,瞄准高端进口钢材生产,建成了碳钢薄板连铸连轧、碳钢冷轧和不锈钢冷轧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新开发的两款热轧汽车零部件用钢和一款铁塔用钢首次进入成渝市场,打破了宝钢、马钢等钢铁巨头长期“垄断”成渝市场的局面。

  忍受阵痛,方能浴火重生;转型升级,才有后劲十足。从2015年亏损90多亿元,到2016年底盈利20.3亿元,一度陷入困局的酒钢集团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金昌、酒钢,堪称甘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代表。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必须瞄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甘肃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字号、“”字号产品居多的现实出发,实施面向“”字号、“”字号的结构优化,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丰厚度。

  ——去产能,2016年压减46处409万吨落后煤炭产能、160万吨生铁产能、144万吨粗钢产能,先后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组的肯定;

  ——去库存,各地商品房可销售面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房地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去杠杆,积极稳妥地降低企业杠杆率,一些企业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成本,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条政策措施,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6元,同比下降1.5元;

  ——补短板,提前半年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197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工率达94.5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甘肃经济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新的发展动能正在蓄积:5年来,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一批批战略新兴产业、新材料、新技术产业不断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6.6%提高到13.1%……

  好的经济结构正在呈现:从2012年到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由36.2%提高到51.6%,三次产业结构由“231”转变为“321”,去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之和。

  一切发展,都与改革相连。

  甘肃直面难啃的硬骨头,盯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改革进程,累计完成930个具体改革任务。

  ——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21项,减幅达64.1%;

  ——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市场主体总量翻了近一番;

  ——国资国企和非公经济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省属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47.6%。

  全面深化改革,为新常态下的甘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

  市场是双向的,经济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在“内向”调整的同时,甘肃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牵引改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让地处内陆的甘肃,有机会华丽转身,站到向西开放的前沿,转型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省委书记林铎指出,甘肃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要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2015年,兰州发出38列中亚班列;2016年发出104列;到7月中旬,今年班列数已超过去年全年。”在繁忙的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徐春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016年,兰州铁路集装箱场站成为甘肃省第一个铁路开放口岸。眼下,甘肃积极推进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建设,大力发展保税区、物流中心,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

  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发来贺电指出,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主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今年9月20日,第二届敦煌文博会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聚焦中国,聚焦甘肃,聚焦敦煌。

  连续举办22届的兰洽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贸盛会,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贸合作平台。

  在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政府首脑共同见证下,甘肃聚馨30万吨麦芽生产项目协议入驻中白工业园;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由兰州瑞达进出口贸易公司投资建设的甘肃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营……

  千年丝绸古道,千里河西走廊,大漠戈壁的声声驼铃,成为历史的回响,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货运班列的汽笛声,一架架飞机的轰鸣声……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找准了发展的经纬度;在世界大舞台上,陇原经济的格局更加开放,步伐更加稳健。

  (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好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甘肃要发展,必须从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7年,中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在成立5周年之际,捧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34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在此落户,培育出了一批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一座新城正在崛起:城区道路四通八达,彰显着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气魄;路旁的景观绿化带郁郁葱葱,昔日荒凉的秦王川沐浴着生态文明;一座座工厂、车间鳞次栉比,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居民小区规划整齐,“新居民”享受着繁荣文明的现代生活;生态园、游乐园、影视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光;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的职教园区,这个秋季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兰州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陆续建成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加快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有望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引领甘肃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以兰州新区为“龙头”,甘肃按照中心带动、多极突破的发展格局,按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快进键”:

  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提高特色优势资源精深加工水平,中心带动作用日渐形成;

  河西走廊城市群强化经济通道功能,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酿酒葡萄、制种玉米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丹霞风光等文化旅游业风生水起;

  陇东南城市群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着力打造电子电工电器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各地学习运用辩证法谋划未来,善于用十个手指“弹钢琴”,甘肃大地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响乐。

  (四)

  郡县治,天下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县域这个载体发力。

  加快甘肃发展,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

  位于定西中部的陇西,自古盛产中药材,享有“千年药乡”“西北药都”之称,但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如何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强县富民的优势产业?陇西县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品质,突出“有机、绿色、道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