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贫困地区藏族乡乡长话脱贫:不让乡上有一个"闲人"

31.08.2019  03:01

  中新网甘肃陇南8月30日电 (记者 崔琳)“我们乡有九梁八沟,昔日乡邻们全部居住在山梁之上,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实现就地脱贫难度大。”走上山头,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自治乡藏族乡长兰天民俯瞰新建成的坪垭乡,整乡1236户5731人顺利入住莲花造型藏族建筑风格的新区,坦言自己儿时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图为兰天民走上山头,俯瞰新建成的坪垭乡。 崔琳 摄

  1980年出生的兰天民,藏族名为四诺扎西。他向中新网记者讲述,当年他所在的村共700余人,上学读书的仅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他。“记得我小时候,村里人全都靠天吃饭,生活穷困潦倒。山上代课点留不住老师,乡邻们赶趟集来回得花费6小时,更别提得病了,由交通不便,不少人耽误治疗去世了。”他说。

  “五岁那年,我跟着父母务农看见山下坝里白色的汽车跑得飞快,从那时起,走出大山求学在我心里就‘生了根’。”于是8岁那年,兰天民寄宿于父母在山下主城区的朋友家,开始了求学之旅,他每周都会用毛驴驮着柴火作为“答谢”。

图为坪垭藏族自治乡引进企业兴办了酒店用品扶贫车间,女工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崔琳 摄

  那时候城区也不富裕,但是比山上要干净许多。兰天民特别羡慕乡镇干部,比起家乡的农民他们穿戴整洁,说话温文尔雅,他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刚出山,兰天民并不会说汉语,他就刻苦训练,为了不给寄宿家庭添麻烦,他在九岁时还学会了自己做饭,每当学校写作文,他都写自己想成为一名乡镇干部,带领更多乡邻告别苦日子。

  10余年苦读,兰天民朝着自己目标努力,最终以全区第二的成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他本可以留在城区工作,可是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山里吃苦,他想凭自己的能力出一份力,就毅然向组织申请回乡就业,参加工作13年来,他走访了众多家庭,用亲身事例劝说乡里的孩子们读书学习,同时帮助农户们转型种植经济作物。

图为农户扎西尼玛通过电商销售自家种植的花椒等农作物。 崔琳 摄

  2016年,坪垭乡创新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8年居住在山里的全乡民众同步搬迁。兰天民介绍说,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他们领导班子推行“党支部+”模式,建成了1.4万亩花椒林带和千亩“双椒”示范园、280亩无刺花椒示范园、千亩核桃示范园;联建了万金生态养殖厂,发展养猪产业;引进企业兴办一个规模较大的扶贫车间,建成了可实现400多人就地就业增收和为村集体分红的酒店用品生产加工厂;还加强劳务技能培训,开展有组织输转,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将五保户、单人独户采取集中供养安置在五保家园,对失去劳动力等贫困群众实现兜底性脱贫。

  “如今,可以说,我们乡上没有一个‘闲人’了,大家增收的渠道也多了,都在奔着好日子。”兰天民如是说。

  农户扎西尼玛搭政策“东风”从山上搬迁到山下的川地,自建了160平方米的房子,坦言享受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500元,没花太多钱就改善了居住环境。“这些年,乡里的官员们为了我们脱贫,没少跑腿争取政策、想办法,在兰乡长他们的帮扶下我家搬到了山下,住上了大房子,现在一点都不愁下雨了,还种植了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也有了电商,儿媳妇在扶贫车间工作,全家人年收入能够达到七至八万元。”扎西尼玛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活,以前做梦都没想过。(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