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院推动法律政策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

29.11.2017  19:22

      近年来,白银市检察机关以“一立足、两依托、三贴近、四提高”为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类案研究、案例评析、法律适用研讨、业务规范性文件审核、检察建议合法性审查等业务开展工作,建立四项机制,破解四处难题,推动法律政策研究工作多点开花、全面发展,先后多次被评选为全省“检察应用理论研究组织工作先进单位”“检委会规范化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被高检院确定为“全国检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该院建立“大研究”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人员短缺问题。该院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三支队伍,动员引导广大检察人员积极参与法律政策研究工作。一是组建市院机关调研联络员队伍,经各部门推荐审核,吸收17名调研能手和业务骨干成立“市院机关调研联络员”队伍,在横向上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将法律政策研究工作任务通过“调研联络员”分解到机关各部门。通过让检察官特别是年轻检察官承担相应的实务研究、专题调研任务,推进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建设,有效缓解法律政策研究人才不足的问题。二是组建全市调研人才队伍,经县区院和各部门推荐,把全市检察机关热爱研究、长于写作、善于调研的检察人员都纳入其中,成立一支由76名成员组成的全市调研人才队伍。将调研工作任务通过“调研人才”分解到各县区院和机关各部门,确保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组建市院检委会秘书队伍,针对检委会记录量大、会议纪要整理繁杂、案件会前审查任务繁重等问题,通过筛选,确定8名具有司法考试A证资格的35岁以下干警为市院兼职检委会秘书,轮流列席检委会,旁听并参与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编发等工作,在锻炼队伍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检委会工作效率。
      针对检察人员从事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的问题,该院积极探索建立正面引导激励机制,即实行荣誉、学术激励、建立稿费、课题激励机制。在年度先进工作者评选中,单独设立“调研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对表现突出的干警在年底一并进行表彰。2016年底,评选2名年度调研成果数量多、成绩突出的检察人员为调研先进工作者,并在2017年优先选派参加各类学术论坛、论文年会、高校培训等活动。同时,起草并修订了《<白银检察>管理办法》,确定刊物稿费发放标准,对干警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也给予相应奖励。重新修订了《白银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管理办法》,在立项数量、资金配套等方面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促进课题研究,按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分别拨付相应经费,对课题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再给予一定支持经费。此外,该院经常组织开展检察沙龙、法律研讨、检察官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拿出10万元经费用于业务书籍订阅,订购业务类书籍176套、文艺类书籍120套,为调研联络员、调研人才订阅《中国检察》《检察调研指导》《检察工作实践与理论指导》等刊物,全天候开放图书室,为广大干警加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该院积极适应司法责任制改革需要,按照《甘肃省检察机关检察官业务研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探索建立“检察官带课题研修”制度。在发布课题范围时,逐一征求和采集司法办案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评审的项目。检察官也可以根据自身岗位要求和工作安排,提出研修的项目申请。在课题立项时,将具有研修任务的检察官、调研人才、调研联络员集中起来,对课题进行逐一评审,在评中促学、在审中提高。2017年市院立项课题26项,成功申报全省政法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个、省院课题4个。组织撰写14篇论文参选各类论坛征文活动,有5篇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2篇文章分获2016年度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研修人员在完成自身申报的课题研究任务外,还需参加市院组织的课题研究、法律适用研讨会,把专业研讨、疑难案件讨论、高层学术会议、类案分析、业务规范性文件审核、检察建议合法性审查也作为研修的重要内容。组织撰写《白银市检察建议专题调研报告》《危险驾驶案件情况的调研报告》等8篇专题报告,编发8期《检察研究参考》,2篇被省院《领导参阅》刊用。同时,建立“评价通报”机制,着力解决对待法律政策研究工作思想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制定印发《白银市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评价与通报办法(试行)》,评价通报涵盖年度法律适用研讨、法律适用问题请示、案例指导、案例评析、论坛征文及检察官研修等内容,把法律政策研究水平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将调研成果、研修成绩记入个人执法档案,作为业绩评价、评优、晋级、晋职和评选优秀人才、业务专家等的重要依据。对法律政策研究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的县区院,由市院分管副检察长亲自出面,对县区院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工作约谈,机关部门落实不力的,由部门负责人向主管院领导说明情况,接受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