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远程会诊解路远看病难 线下送医救危重病患

13.01.2019  00:01

  中新网兰州1月12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会诊室里,一台电脑、一对桌椅,每日来往不同的专家,对着视频向“千里之外”的患者仔细问诊。显示屏里,来自全省各地县乡乃至村卫生室的医生,带着需要会诊的患者及其家属和专家“互问互答”。

  这是甘肃省远程会诊中心的常态工作。截至目前已运行了12年,仅省级中心累计会诊逾4万多例,加之市县医院“分级远程中心”数据统计,十余年来,完成各种远程会诊近10万例。据估算,为患者节约相关费用达4亿多元。

图为专家义诊。(资料图) 甘肃省人民医院供图 摄

   远程会诊“通连”:破解穷省“路远”看病难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甘肃省委会主委郭天康自2004年任甘肃省人民医院院长,直到2018年初卸任院长职务,他亲历和推动建起了这一当时国内最大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他近期撰文回忆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自己正在武山县桦林公社插队时最大的感受是百姓看病难,一是没钱看不起病,另一方面交通不便,很多人有病就扛着,结果小病、慢性病拖成大病,甚至拖到“不能救治”。

  “能让家乡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看得起病”成为郭天康的梦想,恢复高考后,他报考了医学院。他说,甘肃地理狭长,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交通不便,而且全省主要医疗技术力量和高端检查设备集中在省会兰州和各市州中心医院,广大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在人才、设备等方面十分贫乏,医疗服务能力的城乡差距尤为突出。

  为尽最大力解决贫困地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07年,甘肃省远程会诊中心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建立,当时创下国内“三个第一”:即第一个实现远程会诊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医院以及具备网络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国内唯一一个免费为基层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省份、创下国内远程会诊服务每人次55元的最低收费标准。

图为省会专家为基层医务人员讲座。(资料图) 甘肃省人民医院供图 摄

  目前,甘肃远程会诊网络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级医院及80%的乡镇卫生院,网络医院总数达1495家,此外还有285个村卫生室。同时,还建成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重症监护等多项远程医疗系统。

  甘肃省远程会诊中心主任王燕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该中心与甘肃省卫健委、省发改委协调,已将55元每例会诊费纳入医保,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免费会诊。比如,西和县每年远程会诊约500例、会宁县约1000例,而这些地区80%以上患者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远程会诊使偏远、贫困地区民众免费在家门口找到省城最好的专家。

  据悉,该中心还在“5·12汶川地震”、抗击甲流、婴幼儿奶粉事件、庆阳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7·22定西地震”、皋兰县14名学生中毒事件、天水中学生演练过程烟雾弹中毒等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开通远程紧急救援平台,提供24小时免费在线救治服务。

图为远程会诊。(资料图) 甘肃省人民医院供图 摄

   线下送医“大篷车”访村入户走遍陇原大地

  多年来,远程会诊已经成为甘肃省人民医院每个专家日常“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会诊需要的时候,就得马上来,不是医生有时间才来。”王燕说,接到基层提交的会诊后,急诊即刻完成,最晚也是半个小时之内完成,普通会诊2个小时之内完成,每日会诊99%当日完成。会诊结束后,专家手写书面会诊报告,经扫描传过去,病人打印后作为病例报告书。

  王燕说,长期以来,医生、病人和家属在“互问互答”中,基层医生通过反复会诊,每次会诊就像“听一次讲座”,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早期相比,现在病例提交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难了。

  远程会诊中心“线上看病”,但很多县乡村的医疗承接病人能力有限,有时即使病人留下也成“事故”。从2012年开始,甘肃省人民医院实施专家“走下去”活动,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的业务帮扶。每年寒冬来临前,1至10月组织专家深入甘肃14市州的县乡村,开展讲座、查访、义诊、做手术等。这辆载着医疗专家,不分周末、没有假日的“下乡车辆”被医护人员称为“大篷车”,这些年几乎把甘肃的山山水水走遍了。

  “每年一解冻,就出发了,经历过县里垂危病人抢救、路途中下雨路滑等危险时刻、一天做七八台手术……。”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谢萍回忆,有一次在宕昌县,“大篷车”赶到的时候,有位81岁的老人心梗溶栓,情况十分危急,“我们要是晚到一会儿,不及时手术治疗的话,老人可能就走了”。

图为专家入村入户义诊。(资料图) 甘肃省人民医院供图 摄

  下乡“送医”途中,在西和县,曾有一位妇科专家一天内做8台手术,手术结束时已是凌晨2时。在嘉峪关,有位60岁的神经外科主任,在讲座、义诊结束后,返回前临时接到危重病人,只能留下手术到深夜,因为次日需正常上班,手术结束后连夜赶回兰州。

  王燕和远程会诊中心的同事们,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每次下去不同的专家,但永远是他们服务和带队。“有一年韧带拉伤,是打着石膏线去的东乡县,人们常说轻伤不下火线,我们是重伤也得下火线。”她笑称。

  病理学博士毕业的王燕这几年一直在做病人和专家间的联系沟通等琐碎工作。“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可能没办法用经济去衡量,比如安装一套远程会诊系统,市场上企业得收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我们是免费安装。然后给病人节省的费用、提供的便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这些是我们觉得为自己的工作自豪的地方,我们为了基层和病人付出了心血,值得了。”王燕说。(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