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甘肃蓝皮书》发布词

09.01.2019  10:13
  在2019年度《甘肃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福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社科院、省统计局、省住建厅、省民委、省商务厅、省委精神文明办、酒泉市政府、省社科院平凉分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读者出版集团等单位联合举行2019年度《甘肃蓝皮书》系列成果发布会,如期向社会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专家学者对甘肃各领域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分析与研究,总结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甘肃各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我谨代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对各位领导和朋友莅临蓝皮书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发布的2019年度《甘肃蓝皮书》系列成果共有10部,分别是《甘肃经济蓝皮书》《甘肃社会蓝皮书》《甘肃县域蓝皮书》《甘肃文化蓝皮书》《甘肃住建蓝皮书》《甘肃民族蓝皮书》《甘肃酒泉蓝皮书》《甘肃商务蓝皮书》《甘肃精神文明蓝皮书》和《甘肃平凉蓝皮书》。各部蓝皮书在选题和框架设计、内容撰写上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了对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宏观经济形势、绿色发展、南向通道、乡村振兴战略、“三变”改革、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选题研究,基本覆盖了当前关系我省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紧跟时代,反映当下。10部蓝皮书的首席专家分别会就蓝皮书主要内容进行发布。 迄今为止,《甘肃蓝皮书》已走过了十三个春秋。《甘肃蓝皮书》的发展、壮大,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精神的过程,是合作编撰蓝皮书的甘肃有关部门和地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也充分展现了我院作为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向现代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数字智库转型的创新历程。2006年,我院编研的《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面世,标志着“甘肃蓝皮书”的正式诞生。至“十一五”末,《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县域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文化发展报告》陆续面世,“甘肃蓝皮书”由原来的2种增加到5种,覆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县域、文化等研究领域。此后,我院首倡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社科院联合编研《西北蓝皮书》,使系列蓝皮书的研究拓展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主要区域。 从2014年起,我院持续发挥《甘肃蓝皮书》品牌效应,加强与省上重要部门和市州的合作。先后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酒泉市政府、省商务厅、省统计局等积极合作,共同编研出版住建、民族、商务、酒泉等蓝皮书。2018年又与省委精神文明办、省社科院平凉分院合作,共同编研出版《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2019)》《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2018年7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青来我院调研,要求我院编研出版《甘肃文化建设成果报告》蓝皮书,对我省近五年的文化建设成果进行系统盘点和总结,该成果已在2018年9月27日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成功发布。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甘肃蓝皮书》编纂规模由最初的2种发展到如今的13种,社会影响由最初省社科院的科研平台,发展成为如今的甘肃省内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社会科学的学术品牌,思想文化领域的文化品牌,甘肃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工作成就的展示品牌。《甘肃蓝皮书》以其优质的内容、客观的数据和鲜明的特色,发挥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持续扩展,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方面,彰显出越来越独特的价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年来,《甘肃蓝皮书》传递给社会的,是其中蕴含的更为重要的一种观察与思考社会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蕴含其中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规律的客观认识。 一颗小树没有阳光、土壤等环境,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社科院向长期关心省社科院发展、大力指导和帮助《甘肃蓝皮书》成长的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我们携手合作编撰《甘肃蓝皮书》的省统计局、省住建厅、省民委、省商务厅、酒泉市政府、省委精神文明办、省社科院平凉分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读者出版集团等单位和地方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还有来自各大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甘肃蓝皮书》作用力的不断增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与你们宣传报道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代表省社科院对你们付出的辛劳和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甘肃蓝皮书》的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将按照十九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发挥好决策咨询、资政建言、服务地方的作用。“甘肃蓝皮书”作为陇原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载体,也将开启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为甘肃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新航程。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甘肃蓝皮书”将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更有作用的参考书,成为让社会各方面更有参考价值的应用成果。 谢谢大家!   甘肃经济蓝皮书(2019)》发布词 经济蓝皮书首席专家    罗 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代表《甘肃经济蓝皮书(2019)》研究编撰团队发布皮书成果。   2019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执行中期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并逐步回稳向好的一年。《甘肃经济蓝皮书(2019)》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立足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与新特点,从多角度深度分析了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三个部分,共15个专题。除总报告外,行业篇从发展形势、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财政、金融、高新技术、交通运输业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专题篇针对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主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南向通道、非公有制经济、文化旅游业、创新型企业等领域做了专门研究。 2018年甘肃省经济运行稳定且回暖向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回暖,企业降成本去库存成效明显,经营效益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收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财政收支和外贸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经济新动能不断蓄积增强。 从全省经济运行形势看,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但稳定向好发展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2018年虽然甘肃经济呈现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的态势,但也存在投资趋稳回升压力大、结构调整困难大进展慢,工业生产存在下行压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仍不够坚实稳固,经济仍处于转型发展、结构升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和矛盾凸显期。主要问题是:项目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第二三产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低速增长、部分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者价格水平上涨较快。 全省应坚定发展信心,继续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三重三一工作方案,着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继续保持和巩固经济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势头,争取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具体来讲,应充分对接和利用好国家政策;遵循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振兴;全力扩大优结构补短板强基础的高质量投资;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开放全面激发经济活力。
谢谢大家!   甘肃社会蓝皮书(2019)》发布词 社会蓝皮书首席专家    许振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2018年甘肃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利当前、管长远的工作举措,着力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惠民政策落实有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2018年,甘肃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下大力气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食品药品安全等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落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11月底,全省民生支出2617亿元,同比增长14.5%。以就业为例,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 二、精准扶贫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提质增效 甘肃紧盯深度贫困地区,瞄准最困难的群体,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和工作作风基础,形成完备政策体系,“绣花”式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2018年,省政府批准18个县(市、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甘肃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另外,甘肃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科学制定规划,着力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体系、乡村治理体系。2018年上半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33元,同比增长9.0%。美丽乡村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繁荣发展。 三、生态文明落地见效,绿色崛起全力推进 一是环保督察整改有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正在扎实开展,2017年-2018年应完成的249项整改措施现已全面落实。二是环境污染治理扎实有效。到2017年底,14个市州PM10浓度均值与2013年相比下降17.4%,平均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38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1%,18个重点监管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三是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制定生态文明《考核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取消了对甘南等地工业发展的考核和58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四是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出台《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培育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十大生态产业。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我省综合排名第十六位,居西北地区的第一位。“绿色崛起”成为我省发展新主线。 四、科技创新持续发力,职业教育优化提升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显示,甘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1.38%,在全国排名第18位,西部第4位,稳居全国第二梯队。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在职业教育方面,13所高职院校被确定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从2014年的244所,调整到现今的188所,极大地推进了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和结构布局调整,扩大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五、社会安全全面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构筑了纵横到底的社会安全网。截至9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及“村霸”243个,破获刑事案件857 起,查处治安案件219起,全省社会治安秩序不断向好。二是应对各类危及社会安全突发性事件能力显著提高。三是生产安全态势逐年好转。四是完善形成了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此外,2018年甘肃省还在基层医疗卫生、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医养结合、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然要看到甘肃社会也面临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短期内生态环境脆弱、恶化的趋势难以改变;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矛盾和问题。 展望2019年,甘肃将继续按照“八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在扶贫攻坚、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方面实现新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2019甘肃社会蓝皮书的首席专家之一,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对社会蓝皮书的支持、感谢主编王琦书记、首席专家包晓霞的倾力付出,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辛勤工作,谢谢!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19)》发布词

县域蓝皮书首席专家    王建兵 各位嘉宾,上午好: 甘肃县域蓝皮书暨《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19)》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统计局合作编写的甘肃省县域发展年度报告。在2017、2018年全国皮书评比中,甘肃县域蓝皮书获得全国皮书类三等奖。连续3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准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说明甘肃县域蓝皮书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正逐步提升。 一、甘肃省县域竞争力排名 县域蓝皮书从第三方的视角,使用2017年县域统计数据。通过8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构建了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对甘肃省77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计算,现发布甘肃县域竞争力十强县是: 凉州区、西峰区、甘州区、临夏市、麦积区 肃州区、崆峒区、永登县、榆中县、肃北县 二、甘肃省县域最具竞争县名单 1、最具宏观经济竞争力的是凉州区 2、最具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是西峰区 3、最具基础设施竞争力的是临夏市 4、最具社会保障竞争力的是甘谷县 5、最具公共服务竞争力的是阿克塞县 6、最具生活环境竞争力的是康县 7、最具社会结构竞争力的是凉州区 8、最具科学教育竞争力的是环县 三、甘肃省县域发展的特征与建议: 通过对甘肃省77个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处理分析,2017年甘肃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下行趋暖不明显,呈现“三增三降”的特征,其中“三降”的是人均生产总值较上年下降4.8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减少6.48%,人均固定资产完成额较上年下降44.68%;“三增”幅度都较上年增大,增长明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加8.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9.49%,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上年增加8.65%。 从77个县域经济整体情况来看,2017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仅为2.3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低于全省3.6%和全国6.9%的水平。 从产业结构来看,77个县域产业结构比重为23:25:52,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一产比重偏大,只相当于全国90年代初期水平;二产比重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全国50%的水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是树立工业立县思路,大力培育发展新经济; 二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是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是持续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五是夯实扶贫攻坚基础,大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六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保障。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发布词 文化蓝皮书首席专家    戚晓萍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是一部基于专家视野的地方文化发展年度报告。它集原创性、前瞻性、操作性于一体;由1份总报告、10份专题报告、2份个案调查,以及1份文化大事记构成。 本皮书认为,2017-2018年甘肃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本年度甘肃进入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期,甘肃文化强省步伐进一步加快。诸位皮书专家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文化大数据建设、传统工艺振兴、文化消费试点建设、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文化“走出去”的国际品牌培育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当下甘肃文化发展的全貌进行了阶段性地专业记录与分析。 针对2017-2018年甘肃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本皮书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追踪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本年度的甘肃文化发展有以下三个亮点值得关注。首先,改革创新推动甘肃文化持续发展。比如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社会参与为甘肃基层文化设施改善探求了出路。其次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趋向良性发展。一直以来,甘肃虽然是文化资源大省却不是文化产业强省,而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则可以将甘肃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甘肃因其文化资源的丰厚,而拥有了诸多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的文化消费精品衍生开发,在当前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何将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消费精品,已经引起了甘肃文化消费建设者的关注。甘肃是戏剧大省,具有良好的演艺产业发展基础。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中,甘肃正以演艺市场为新的突破口,努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再次,精准扶贫为甘肃文化建设提供了新途径。甘肃省委、省政府以文化精准扶贫为重要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落实。智库机构在甘肃精神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然,除了这些已经取得的成绩,甘肃的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皮书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甘肃需要继续加大保障力度,推动文化发展改革创新,深化文旅融合。从而向全省人民提供更均衡、更充分的文化服务,让甘肃民众更均衡、更充分地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文化红利。 文化蓝皮书新书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最后,我谨代表文化蓝皮书课题组,对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本皮书调研工作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蓝皮书(2019)》发布词 住建蓝皮书首席专家    何 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朋友: 我代表住建蓝皮书课题组,发布2019《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成果。《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蓝皮书》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作完成。全书分为房地产和城乡建设两部分,由两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组成。 房地产方面,2017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继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并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兰州等城市的调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全省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2018年1-8月,在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9%的情况下,我省房地产投资依然取得11.3%的增速,房地产开发仍然是全省经济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在2017年下降到15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首次出现20多年来的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额增长明显放缓。 展望2019年,房地产政策将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短期调控不会放松,稳预期成为未来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内容。在现有调控政策下,全省住房开发仍将维持增长态势,但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会有所下降。热点城市兰州、天水等住房价格仍会有所上涨。 城乡建设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目标,2018年全省城乡公共服务显著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一是全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结合精准扶贫,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1-8月,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7.72万户。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行政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二是全省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3.25%,县城达到85.36%。全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在住建部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通报中,我省排名由第20名跃升至第6名,西北片区第1名。三是实施全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新建正规垃圾中转站及处理设施115座,全省定位排查了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4706个。城乡环境卫生逐渐改善,群众参与意识、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全省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兰州市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被列入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未来应以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的“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补齐乡村建设的短板;不断提升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以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提升城乡环境;提高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能力,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镇宜居品质。

 

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发布词

民族蓝皮书首席专家    马东平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是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共同策划、实施研究的第五部专门分析研究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蓝皮书。从本年度民族蓝皮书的研究可以看出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呈以下态势及热点: 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显著。 民族团结创建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健全机制、营造氛围、载体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截止目前,甘南、临夏2个州、肃北等14个县(市、区)获得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2020年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2、特色文旅融合发展有突破。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在融合发展上迈出步伐。临夏州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实现文化、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保护利用后的八坊十三巷,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本。截止2018年11月,临夏市旅游收入突破32亿元,同比增长67%。 3、脱贫攻坚亮点频频            民族地区在投资、培育特色产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强化“一户一策”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电子商务扶贫成为加快脱贫步伐的重要举措;东西部协作中扶贫车间开到了家门口;基层党建融入了扶贫开发全过程。 4、社会事业及保障有了提升。 民族地区形成学前、义务、职业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就业方面,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形势好转。 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富民产业培育困难,稳定脱贫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创业环境亟待优化;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挖掘不够,文化创意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外各种合作空间还未完全打开等挑战。

              面对困难和挑战,甘肃民族地区必须质量发展富民和特色产业,稳固脱贫基础,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平台,进一步开放发展,加强和优化基层党建组织及队伍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发展,力争“2020年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努力于2020年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甘肃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发布词

酒泉蓝皮书首席专家    李有发 一、2018年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一)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得到加强。二是戈壁农业发展加快,全省戈壁农业示范区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三是“三变”改革的领域、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四是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全市2200人实现脱贫。 (二)工业经济止滑增长趋势开始显现 一是电力工业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4.4%;二是有色、医药工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全市有色和医药工业分别增长37.7%和9.3%;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8%和4.7%。 (三)多元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全域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9%。二是家政服务、养老托幼、医疗保健、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多元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 一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828户,同比增长9.7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签约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各类招商引资项目328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48.85亿元,同比增长6.03%。 (五)以民生短板为突破口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开工建设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等社会事业项目104个;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5亿元,增长15.9%,其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92.7%、36.4%、33.8%、1.8倍;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0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5元,同比增长8.1%;三是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全市养老床位增加到66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8张。 二、2018年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显现;二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从数据看,酒泉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主要是依靠电力生产和石油化工两大行业的支撑。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三是项目投资增长趋缓。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379个,比上年同期减少54个,完成投资占投资总量的30.1%,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出现减弱势头。 三、2019年酒泉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内部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二是继续深化工业结构调整;三是统筹推进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抢抓文化、通道、技术、信息四大制高点和南向通道的有利机遇,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四是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从优惠政策引资向投资环境改善引资转变。  

甘肃商贸流通发展报告(2019)》发布词

甘肃商务:新成就、新展望 商务蓝皮书编著者    尹小娟 一、2018年甘肃商务主要成效 2018年,甘肃商务系统从多个方面着力发力,商务运行显现出“四三三五”的运行态势,即国内市场产生了四项明显变化、对外贸易呈现出三个突出亮点、双向投资出现三个重要转向、通道物流项目建设取得五大进展等。 (一)着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国内消费市场产生了四个明显变化 2018年上半年甘肃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8亿元,同比增长7.9%。变化一:城乡消费增速出现转移变化,城镇增长较快于乡村。 变化二:主要商品消费出现冷热变化,旅游和药品成为主要消费热点。 变化三:行业销售出现分层变化,批发业和住宿业趋旺。 变化四:电子商务发展有了典型模式。陇南电商模式、环县农产品网销模式、广河电子商务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三大电商竞相争艳。 (二)  着力实施外贸突破行动计划,进出口领域展现出三个突出亮点 亮点一:进出口总额出现持续性高速增长态势,主要指标跃居全国前列 上半年,实现进出口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增速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出口67.8亿元,增长42.9%,增速高居全国第2位;进口132.2亿元,增长38.8%,增速名列全国第3位。 亮点二:三大类商品同步增长,进出口结构调整加快 进口结构中原材料产品的主导地位日益走强,占进口总额的87%;出口结构中机电高新产品占比进一步提高,占出口总额60%。 亮点三:向西开放与南向通道建设成效明显,市场布局趋于改善 一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额89.3亿元,增长46.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4.6%。二是南向通道建设初现成效。与南亚国家进出口4.5亿元,增长88.1%,进口2589万元,增长近14倍,出口4.2亿元,增长78.6%。 (三)着力化解招商引资瓶颈问题,双向投资出现三个重要走向 走向一:持续做精做专招商引资平台,会展商务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 第24届“兰洽会”成功签约471个项目,签约资金1659.3亿元;“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签约总金额125.3亿元。“兰洽会”、文博会、药交会共同形成甘肃三大会展商务平台。 走向二:突出构建生态和战略产业体系,招商引资走向区域化和品牌化 一是突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为目标进行招商引资。二是突出“引大引强”。三是突出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为重点区域进行招商引资活动。 走向三:全力促进重点项目进展,对外投资走向规范化、风控化 (四)着力完善商贸流通平台建设,通道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五大进展 进展一:围绕现代通道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建立起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库 进展二:打造南向通道西北区域中心,兰州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综合体建设进展加快。 进展三:扩大市场覆盖辐射功能,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项目进入建设期 进展四:打造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天水国际陆港项目完成前期规划布局设计事项 进展五:增强资金扶助力度,拟定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子基金设立方案 二 、2018年甘肃商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2019年发展展望 通过对2018年上半年甘肃商务运行状态分析,仍存在着国内贸易内需低迷,消费动力不足;对外贸易逆差扩大,出口动能不强两大突出问题。2019年,甘肃国内贸易迎来发展新契机、对外贸易出现转型新危机、双向投资遇到提升新挑战。 三、2019年甘肃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2019年,甘肃商务应围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将重点放在对内促消费,对外促出口两个主要方面上。 (一)对内练功,促消费,充分释放内需市场新活力 1、精准把握消费领域的新变化,积极拓展消费新领域 2、围绕吃住行领域,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挡升级 3、围绕时尚和文化旅游,提高服务消费层次和水平 (二)对外蓄力,促出口,充分激发出口新动能 1、持续深化“向西开放”与“南向通道”建设,优先重视战略布局 2、着力于资源和产品优势,优化核心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 3、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市场布局 4、精准帮扶支持出口企业,释放和扩大企业出口能力   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2019)》发布词 文明蓝皮书首席专家    侯万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早上好! 《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2019)》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合作编研完成的首部蓝皮书。下面我代表精神文明蓝皮书编研团队,就本书研究成果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从三个方面进行发布: 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 从发展机遇看,中央和省委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增强、全社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高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日新月异,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面临的挑战看,国际国内形势愈加错综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市场逐利性的影响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等,对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带来的一些挑战。 总体上看,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形势向好,发展态势呈良。从问卷调查数据看,87.38%的被访者认为本地(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视的,89.32%的被访者对本地(单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是满意的, 95.15%的被访者认为本地(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成效的,总体评价较高。 二、甘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2017年以来,甘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拓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社会文明风尚行动广泛开展、“德润陇原”道德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方位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志愿服务品牌效应逐步扩大、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从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结果看,全省文明程度指数的平均值稳定保持在93左右,全省文明程度指数平均数从2016年的93.46上升到2018年的93.7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省文明程度指数峰值主要集中在95分以上的区域,文明程度指数分布更为优化。各市州文明程度指数总体也呈上升趋势,且地区之间文明程度指数差异不断减小。2016年,全省文明程度指数的标准差为4.05,2018年,全省文明程度指数的标准差为3.39。文明程度指数城乡差异不断减小。2016年,全省各市州下辖县与下辖区(市)的文明程度指数平均值相差2.46;2018年,全省各市州下辖县与下辖区(市)的文明程度指数平均值差异下降到1.15。 三、新时代甘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矛盾的变化,甘肃精神文明战线应提高履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走具有时代特点、符合甘肃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第一,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主线,重点落实和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使其入脑入心。 第二,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一手抓文化培育、一手抓融入法治,使二者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第三,依托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坚持以文化人,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融入文化建设。 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领域、补齐短板,贴近需要、走进百姓,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第五,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期待,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注重常态长效、落实落地,让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第六,聚焦如农村“八个一”示范工程、“德润陇原”道德实践活动、高价彩礼治理等重点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在推进落实上持续发力。 第七,坚持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第八,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和落脚点,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年)》发布词

平凉蓝皮书首席专家    程黎君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代表课题组,对《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成果进行发布。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是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由省社会科学院和平凉分院合作编写的反应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本蓝皮书。本报告在篇章结构上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和调研篇3部分,18个专题。 一、当前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平凉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市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上半年,平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8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位居全省第2,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9.5:26.9:63.6,预计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将达400亿元,人均接近3000美元。 二、2019年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19年,平凉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稳中有进的势头。从有利因素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给平凉煤电产业持续“回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煤电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消费主导型需求结构以及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都将持续影响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放管服”改革及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的一系列举措,都将为社会投资提供更多空间。从不利因素看,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平凉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质量提升和总量扩张的双重任务,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双重挑战。 三、2019年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2019年平凉经济社会全面落实并不断优化“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发展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再加力,在强化工业支撑上再突破,在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上求实效,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迈出坚定一步。 (一)稳增长,重点是稳投资。加大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民生领域的投资;积极创造条件,激活社会资本,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 (二)调结构,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坚持优存量与扩增量相结合,在保持恢复性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走绿色发展之路。 (三)促改革,重点是培育新动能新活力。积极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促“三变”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放管服”改革要落地见效;有序实施好党政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四)惠民生,重点是补齐短板弱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发展水平;持续关注农村水电气讯路、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短板;以劳务产业为支撑,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促进充分就业;进一步加快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防风险,重点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019年度《甘肃蓝皮书》在兰发布
  原标题:2019年度《甘肃蓝皮书》在兰发布 中国甘肃网
甘肃敦煌15岁少年勇救落水祖孙 见义勇为成同学榜样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张晓亮 马飞莉)“我甘肃新闻
甘肃:为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单列岗位
  甘肃鼓励人才下基层 为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甘肃新闻
甘肃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逾1300万元 防止“因案致贫”
   甘肃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逾1300万元 防止当甘肃新闻
近期冷空气频袭甘肃:多种天气扎堆如“开盲盒”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从多地甘肃新闻
"80后"ICU护师:捕捉瞬间细微变化,可挽救一条生命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王牧雨)“很多人都说甘肃新闻
甘肃护士忆战疫:见过太多真诚笑脸,收获太多感动
   (抗击新冠肺炎)甘肃护士忆战疫:见过太多真诚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