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开展精准扶贫之乡村振兴篇

17.07.2019  15:41
天水日报讯(记者胡丽霞、何慧娟)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明新风,谋划未来发展蓝图……随着清水县关山村、大集村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壮大,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一方面全力做好最后的帮扶工作,一方面着眼于未来,积极为两个帮扶村将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谋求转型发展之路 在以前,农村人要想“下馆子”必须得到县城去,而如今,城里人却爱上了吃“农家饭”。 6月26日,当记者来到关山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马小艳家时,她正在收拾客房。记者看到,在她家的一间侧房里,两张单人床整齐摆放,床单被套均为统一干净的天蓝色,屋子里摆放了桌椅,墙上还挂着花篮和一幅书法作品,房间虽小但布置得温馨雅致。 “昨天有两拨客人来吃饭,消费了700多元,都是从县城专门过来吃农家饭的,光土鸡就炖了4只。上次那十几只土鸡已经卖完了,我打算再去买一些来,为即将开始的轩辕文化节做准备。”马小艳笑呵呵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马小艳家之前居住在关山村马台组,由于家里人口多,她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全家仅靠她老公一人打零工赚钱,经济来源少且开销大,住房安全没有保障,所以2013年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8月,马小艳一家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房里,住房条件改善的同时,交通也更加便捷。今年4月,马小艳参加了清水县统一组织的旅游扶贫“十村百户”农家乐建设项目培训班,并于6月初在自家的新房里办起了名为“关山秋月”的农家乐,既有农家饭,也有标准间。 “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今年我们把开展农家乐作为关山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村目前共有易地搬迁贫困户19户,其中有12户是农家乐经营户。”采访中,省社科院驻清水县山门镇关山村第一书记任浩说。 “以前大家待在村里的话,既没有产业也没收入,只能走出去;现在村里有农家乐,也有木耳产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关山村村支部书记雷得有介绍,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前来感受农家生活的游客越来越多,自5月份以来,马小艳家的农家乐已收入近3000元,到今年年底她家就能实现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文明新风 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刚来到大集村的时候,村办公用房紧张、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村民没有娱乐场所、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不仅筹措资金改善了办公用房,还协调省体育局购置了体育器材等,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村民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采访中,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驻清水县山门镇大集村第一书记薛世强说。 与大集村一样,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也在关山村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去年7月发生山洪,马台组的村民过河存在安全隐患,所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投资在建了一座便民桥,方便河道两岸的村民来往,我们起名为“连心桥”。同时,还在县上争取项目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在村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并压设涵管、清理河道淤泥,为村民多开辟出了120多亩的田地。”任浩说。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为关山村和大集村的发展想办法、谋出路,院领导班子和帮扶责任人经过多次考察研究,认为两个村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比较适合发展养蜂业,所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为大集村购置蜂箱117套,位关山村购置蜂箱243套,并邀请省养蜂研究所专家为养蜂户进行了养蜂技术培训。另外,2018年冬季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还为大集村102户村民发放了防寒毛毯,给55岁以上的老党员赠送了电热毯,向老师赠送了 生活用品,向学生发放了奖学金,并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发放了内有米、面、油、茶叶、冰糖的公益救助大礼包,为村里的学生发放了内有羽绒服、雪地靴、手套、围巾、书包、学习用具等物品的文年大礼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如今,关山村和大集村的产业已经初步成型,自然生态环境也非常宜居,在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方面,将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开展评选活动等形成村规民约,另外,产业发展以后生活富裕的目标也将逐步实现。总体而言,我们对关山村和大集村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相信这两个村一定能建成美丽文明示范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富荣说。 发挥“智库”作用 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座谈会上说过,摘帽退出只是阶段性成果,只是达成了一个“小目标”。 实现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如何将习总书记的指示落到实处,是省社科院在帮扶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发挥自身人才集聚优势,当好省委、省政府智囊。”这是他们给出的答案。 “我们院目前派驻到帮扶村的6名同志都很优秀,研究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他们都是带着任务下去的,一方面是投入到扶贫第一线,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巩固帮扶成果,确保两个村子今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扶贫的同时发挥‘智库’作用,发现一些问题,拿出一些科研成果,为精准扶贫工作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以实现乡村发展新的突破。”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说。 据了解,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今年5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又在大集村和关山村分别增派了两名帮扶队员,以进一步加强帮扶力量,这四名新增的队员中,其中就有2名博士,1名研究生。 谈及派博士和研究生驻村帮扶的初衷,王福生说,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进行,下一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要将产业扶贫、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也正好是我们的优势。 “产业扶贫和文化扶贫在整个扶贫工作中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也都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为乡村振新战略奠定基础,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俊莲说,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发挥帮扶优势,不但要使帮扶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还要为让乡亲们真正走向脱贫致富而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