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棚改“因城施策” 资源枯竭城“转型”焕生机

19.01.2019  02:01

  中新网兰州1月18日电 (张婧)棚户区房屋简陋、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防震安全隐患多……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甘肃2018年进行城镇棚户区改造23.22万户。

图为兰州市榆中县正在建设的”棚改项目”。(资料图) 赵江梅 摄

  记者18日从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甘肃将继续大规模各类棚户区改造,依据工矿型、历史文化型以及综合发展等不同资源城市类型,明确改造重点,注重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将城市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紧密结合,完善城镇规划,调整和优化现有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甘肃省玉门市、白银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等矿产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化时期迅速发展,但近年来,这类由资源开发利用而迅速崛起的城市由于资源渐趋枯竭而走向衰落,资源形势严峻。各地官方近年对此实施了老市区居民住宅及配套基础设施实施改建工程。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马继民认为,甘肃各地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应以城市功能转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城市综合治理与更新为依据,对棚户区的增值进行可持续改造,迈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子。

  马继民说,在甘肃,以玉门市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棚户区改造中,要结合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使其资源再复兴。

  马继民表示,针对历史文化资源型城市,要尝试结合文化地产,保留该地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合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让旧棚户区焕发新生机。对于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的城市,要与城市更新、环境治理等建设活动相结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对城市进行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形象。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该省棚户区改造已历时9年时间,从2009年开始,甘肃在白银市开展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试点,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了棚户区改造。改造类型从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的工矿棚户区扩展到林业、垦区、煤矿、城中村、城边村等,累计实施五大类棚户区改造99.03万套。

  同时,该省在面对棚改工作中征迁、安置、补偿等问题时,不断丰富棚改安置补偿模式,采取货币补偿、产权调换以及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等方式,由征迁户自愿选择,实施“货币补偿—自主选房—高标准棚改”的新模式。

  马继民还说,甘肃通过对棚户区改造的主体模式、融资模式、空间策略的不断创新,让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全覆盖,地方政府还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进行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使得棚改实施主体实现多元化。(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