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持续改善环境 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05.10.2017  00:03

我省持续开展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治理和群众增收的双赢。

玛曲草原地处黄河上游,被誉为“黄河蓄水池”,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玛曲县生态恶化,草原沙化问题突出,甘南州实施沙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 宗文杰:“这片治沙实验区,目前效果非常好,植被覆盖度达到90%以上,说明技术上已经非常成功,是非常可行的,今后我们按照这种模式、样板大面积推广,进行沙化治理。

玛曲县实施草原沙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4年多来,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方格固沙、植树造林等措施,已累计治理沙丘1万多亩,综合治理沙化严重的草原40多万亩,有效遏制了草原沙化势头。

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 宗文杰:“治理难度最大的还是沙丘,目前,我们已经是在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这个沙丘的治理费用基本上大概是一亩3000多块钱,把10.5万亩的沙丘和69.5万亩的沙化地全部治理,要将近资金投入十个亿,所以希望国家、省、州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甘南州加快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步伐,全力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成效显著。

甘南州尕海湿地保护站站长 张勇:“尕海湖原有的夏侯鸟物种的增加从38种增加到目前的57种,从之前的5000多只,现在增加到三万只左右了。

通过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甘南州这两年,当地禁牧户的收入不减反增,每户可年均增加收入3.8万元。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位于祁连山脚下,这里土地瘠薄、干旱缺水。2014年,凉州区将金塔乡纳入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区,鼓励农民种植核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华畦村村民 杨祥生:“我们农民是吃粮的,核桃树种上效益慢,收入也不理想,所以人的思想就接受不了。

金塔乡通过走村入户动员群众,免费提供核桃苗木和地膜,各级林技人员培训指导种植,鼓励农户退耕还林,种植核桃。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华畦村村民 杨祥生:“逐年的核桃也结得多了,退耕还林后生态也好了,年年的核桃也结的多了,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好了。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林业工作站站长 刘吉英:“到目前为止,我们全乡19000亩耕地栽植的核桃树占到了93%,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在逐年增加。

武威市凉州区林业局退耕办公室主任 王其光:“通过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达到了巩固退耕还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

从2016年开始,武威市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为35.95万亩。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武威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截止2016年底,林果种植面积为168.5亩,产值达到11亿元。

武威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 周学海:“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业,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甘肃台综合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观看: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