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甘肃:引好路 扶一把 产业脱贫挑“大梁”

17.11.2018  20:10

种什么挣钱,养什么致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甘肃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这几天,在文县丹堡镇,连片的架豆、蒜苗、卷心菜等蔬菜种植区里,菜农们忙着浇水、管护、采摘、搬运……一派繁忙的景象。来自四川、宁夏等外省的蔬菜收购商把车开到了田间地头。

眼下,正值百合收获时节。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举办“百合丰收节”,展示丰硕的好年景,小小的百合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过改革,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袁家湾村,依靠日渐完善的兰州百合产业链,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不少农户还租种外乡田,规模化发展百合产业。同时,袁家湾村围绕百合文化,推出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得到了实惠,农民就有了致富的信心。今年67岁的王正忠是肃南县大河乡西柳沟村村民,看到村里的人一个个都行动了起来,他也不甘落后,去外地学习了制作根雕的手艺。

观念转变了,致富的门路就多了。如今,在大河乡,随处可见农家乐、烧烤店、民宿餐饮等个体经营户,村民们纷纷投入到自主创业中。

找准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民勤县昌宁镇积极探索走“三变改革”的路子,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梧桐墩村流转700亩土地,种植“贝奇”大根脆萝卜,发展特色产业。

种植基地与流转户达成用工协议,建立务工台账,流转户优先在基地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

截至9月份,全省58个贫困县的173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带动贫困人口36万人,1.9万个规范运行的合作社共带动贫困人口76.6万人。今年,我省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级涉农资金119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

甘肃台综合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窦维娟

责编:王红岩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