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首次亮相金城 讲述莫高窟跟几代守护人的不解情缘

04.09.2019  11:01

敦煌女儿》演出剧照

   中国甘肃网9月4日讯 (本网记者  张珊珊  靳佩佩  文/图)9月3日晚,以上海女儿樊锦诗与敦煌的不解之缘为创作蓝本,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倾情演绎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特别献礼剧目——沪剧《敦煌女儿》首次亮相金城。

敦煌女儿》演出剧照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副厅长火玉龙、副厅长田学功,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和100名50-70年代上海赴甘肃援建人员,甘肃省直有关部门代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甘肃省直文艺院团代表,戏剧专家,有关院校师生,兰州市民代表,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和文旅企业代表共1100余人观看演出。

敦煌女儿》演出剧照

  《敦煌女儿》以“一带一路”中重要的文明交汇地——“敦煌”为背景,用“上海声音”讲述着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从上海小女孩到敦煌学大学者的人生历程,从而刻画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几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敦煌女儿》演出剧照

  樊锦诗成长于繁华的上海,却在异常艰苦的戈壁大漠敦煌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在敦煌的艰苦岁月中,她始终致力于敦煌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最终成长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敦煌学者。也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

敦煌女儿》演出剧照

  “五十年前三击掌,誓言声声响耳旁:一击掌青春留在苍凉大漠;二击掌赢回了学术敦煌;三击掌誓将那瑰宝消逝脚步来阻挡。拼尽全力绝不退让,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这段铿锵有力的唱腔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现场掌声不断。

敦煌女儿》演出剧照

  茅善玉表示,“此次沪剧《敦煌女儿》走进甘肃,是该剧首次回归故事发源地,我们将赴兰州、敦煌两地演出,同时将赴嘉峪关等地采风,参观敦煌莫高窟、瞻仰敦煌先辈,邀请樊锦诗院长与剧组座谈交流。”

  甘肃省文旅厅机关党委副书记陈永红说:“当晚的演出,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对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党员干部坚定理念信念,团结一心,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巨大鼓舞。”

  该剧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李建华、王丽君等著名沪剧演员共同出演。茅善玉在剧中扮演的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对她来说也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在场景变换时,一个转身,角色便从25岁跨越至80岁,30秒的时间间隔内只能通过形体、唱腔和神态来诠释。

陈卫中与演职人员和上海赴甘肃援建人员代表合影(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高星伟供图)

陈卫中向演职人员和上海赴甘肃援建人员握手问候(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高星伟供图)

  演出结束后,陈卫中向茅善玉和全体演职人员表示祝贺,并与演职人员和上海赴甘肃援建人员代表合影。他们分别是1951年从上海来到兰州,参与甘肃金融建设的耄耋老人徐壬良、李福珍夫妇;1956年从上海来到兰州,见证兰石厂新中国首台130钻机诞生的82岁高龄老人陈德华;1965年从上海来到甘肃,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化学专家、研究员徐贤伦;1967年甘肃民航在上海招飞时,被选中的首批上海来兰空姐曹刘珠;1969年从上海到敦煌插队随后来到兰州,在甘肃省供销社工作33年的钱龙英。

国庆假期最新攻略!甘肃推出“十一黄金周”八大主题文旅产品
在喜迎国庆佳节之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整合推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之旅、“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之旅、“共庆华诞”主题展演之旅、“黄河之滨”邂逅美丽之旅、“河西走廊”大漠自驾之旅、“寻根访祖”追根溯源之旅、“工业科技”探秘体验之旅、“快乐老...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