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技能大赛暨第三届汉硕培养研讨会在兰州交通大学举办

04.12.2018  17:42

12月1日,甘肃省第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技能大赛暨汉硕培养研讨会在兰州交通大学举办。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的师生200多人共济一堂,见证了比赛盛况。活动由甘肃省学位委员会指导,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协办,兰州交通大学承办。

上午举行的技能大赛邀请国家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教授,以及来自省内高校的专家担任评委。比赛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自我介绍”,15名选手一一亮相,引经据典、不拘一格的自我介绍,展示了汉语教师的风采,尤其外国留学生选手口齿伶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环节是“教学技能大赛”,分中国学生组和留学生组,选手们现场抽题、备课,比赛内容围绕汉语和中华文化教学展开,主要考察选手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活动组织、课堂管理、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能力。第三环节是“中华才艺展示”,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古筝、京剧、舞蹈、朗诵等异彩纷呈,博得了掌声与喝彩,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经过三个环节的激烈比拼,孙哲、张坤、兰英三名同学获得一等奖,邓雨佳、梁胜琴、郑彩灵、露雅、王定成五名同学获得二等奖,黄雅琳、张馨月、李建芸、张思南、于阳、法丽、方容等同学获得三等奖。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院长刘青汉、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在校生田行健、王乔主持了赛事。

在颁奖仪式上,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兴冲代表学校致辞,对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在本次大赛筹备过程中,从校领导到有关职能部门都十分重视,特别是文学与国际汉学院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兰州交通大学办学60年来始终重视汉语国际教育,是省内第一批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校。2014年,学校取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继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之后,成为省内开办该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四年来,学校在师资建设、硬件建设、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汉硕学位点培养成果显著,其中2015、2016、2017三级学生汉办志愿者考取率达到了55.6℅,出国实习率达到87.5℅。在第二届甘肃省汉硕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三名参赛选手分别取得了中国组第一、第五和第八的优异成绩。今年,兰州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通过了教育部专项评估。

陈兴冲副校长表示,甘肃省第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技能大赛暨汉硕培养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既是对我校和兄弟院校办学成果的展示,也是一次新的激励。我们将再接再厉,在已有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步伐,加快校级合作和国际交流的步伐,进一步拓展文化软实力,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院长刘青汉主持颁奖仪式。兰州交通大学宣传部部长钱勇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国锦,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杨同军等参加了颁奖仪式。

下午,汉硕培养研讨会在兰州交通大学科技楼11楼半圆会议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文学院邓文静副教授、曾芳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敬国教授、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副教授,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王耀东、任红红、陈鸿雁、杨兰芳等20多名师生做了主题发言和讨论,56位师生参加了研讨会。下午的研讨会由文学与国际汉学院副院长王耀东副教授主持。研讨议题关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语法点的探讨、SPOC模式下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服饰词的词义架构、从东干语母语一级元音实验研究、汉语与乌兹别克俗语对比研究、礼仪与汉语国际教育、测试与评估教学、中国思想史的授课目的及方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素质培养等。

晚上七点半,学术报告会在兰州交通大学2教2楼报告厅举行,文学与国际汉学院副院长王耀东主持。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讲座分为六个部分: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背景;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化交流学院发展概况;学科建设成果;课程设置特色、课程改革及反思与展望。张艳莉教授梳理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发展背景,讲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来龙去脉以及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在讲座过程中,张教授展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参加微课大赛、汉教英雄会以及江浙沪汉语教师技能大赛的成果,分享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培养前置性策略,并对兰州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我们培养出具有交通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汉教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地域优势。

(文/唐翰存 图/李建兵 来源/文学与国际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