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化解白色污染 废弃农膜“变废为宝”

14.07.2018  09:15

  中新网兰州7月13日电 (张婧 高展)“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确实增加了产量,但废弃的农膜塑料堆积在田间地头却形成白色污染,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而今,我们销售出去的地膜进行全部回收。”金鑫海向中新网记者介绍。

甘肃榆中县金崖镇一家以生产地膜为主的塑料制品企业建设农膜回收利用项目,自主研发废旧农膜回收生产线。图为农用地膜回收再生产塑料颗粒。 张婧 摄

  金鑫海是甘肃榆中县金崖镇一家以生产地膜为主的塑料制品企业总经理。他说,该企业在2013年建设农膜回收利用项目,自主研发废旧农膜回收生产线,将使用后农膜100%回收,其塑化性能指标满足二次利用需要,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可以生产出手提袋、酒瓶盖、PE管道等多种塑料产品。目前,该生产线的日处理废旧农膜量可达150吨,在减少地膜对农村土地造成白色污染的同时,也避免了废气废水废渣的产生。

  如今,在甘肃农村田间地头,“白色污染”寥若晨星。“普通地膜使用一年一换,以前不回收时农民只能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污染很严重。如今,废旧地膜回收还能增加收入,谁还不愿意挣钱而乱扔呢?”榆中县金崖镇副镇长李小敦说。

  “废弃农膜在地里难分解,之前的农业垃圾经加工再生产,现在变成了节水管道或塑料产品等。”当地村民王琴是该企业生产员,她在厂房中操控生产机器,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校对待加工地膜卷,检查产品,给已经生产成形的地膜打孔是她4年来“日复一日”的工作。

  像王琴一样在家门口上班的还有范世琴和丈夫金晓武,两人每天从家步行几分钟到厂房开始工作,一干就是12年,她指着走路不太方便的丈夫说其他工作干不了,两人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每个月至少能领到8000元工资。他们说,这些年上班不仅供两个大学生上学,土坯房的家现在也换成了8间敞亮大瓦房。

  金鑫海表示,“我们向贫困劳动者进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截至目前,为贫困劳动者提供操作工、保洁员、普工等岗位50个,已吸纳贫困劳动者40余人,平均月工资3600元以上。今年还免费向当地贫困户免费赠送地膜24吨,至少可以覆盖耕地3000多亩。

  此外,这家企业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覆盖材料标准的基础上,经过3年试验,自主研发环保型反复使用农用覆盖薄膜,该产品将传统地膜180天寿命延长至8年,同时,这种地膜具有高强物理性,能满足机械化作业反复碾压,根据种植作物株行距要求,提前打好种植孔,实现标准化种植。

  据了解,自2015年起,该企业与兰州大学干旱研究室合作把全膜双垄沟技术推广到肯尼亚、卢旺达、巴基斯坦等国家,并将自主研发的各类高标准可回收农膜及黑白配色膜出口至非洲国家及东南亚地区,截至目前,累计出口各类产品3700吨。

  榆中县隶属甘肃兰州,位于甘肃省中部,作为兰州东大门,其承接城区产业转移的前沿,与兰州市主城区接壤,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