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云”集合 开学首课线上“讲”起来

24.02.2020  19:22

2月24日,是甘肃农业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原定的开课首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启动了线上授课,广大师生不在囿于固定的教室,而是“”在家中和办公室纷纷使用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以特殊方式共同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当天,学校共有107位教师在线开设了119门公共必修和专业基础课,全校1.9万余人次、270余个教学班级参加了在线集中学习。

开学延期课不停,线上教学质不降。 学校根据疫情防控总体安排,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阶段本科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和《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问答手册》,号召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多种网络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知识供给方式,助力广大学子居家安心学习。

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各学院,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到学生、从学习过程管理到效果评价考核等方面,对线上授课制定了详实的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返校后无缝衔接常规教学也做出了周密部署,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教学的影响。

连日来,全校教师勠力同心、潜心备课,老师们以系、教研室为单位,认真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学校信息技术学院组织教师义务开设了计算机二级辅修课程,最多时候有500余名同学同时在线学习。

从实际情况来看,线上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互动频繁;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十足,能踊跃研讨。据了解,为调动师生在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校将承担线上教学任务的授课时间统一纳入教学工作量,并实行了在线课程学分认定。

学校教务处负责人马国军介绍说,线上教学既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手段革新的有益探索。近年来,学校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机遇,着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先后组织上千人次的老师参加了混合课程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为此次大规模的网上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不懈怠,教育教学不放松。 如何确保线上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包世俊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表示,“老师们好比是一位‘厨师’,首先要备好‘食材’,即遴选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是选好‘厨房’,即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最后,做出一道丰盛‘大餐’,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品尝美味。

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老师们则尽可能地把工作思考得细致一些、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把预案做得完善一些。大家各显神通,集“网红主播”十八般武艺于一身,每一个教学设计、讲授技巧都精雕细琢,充分发挥“翻转”课堂优势,使抽象的概念鲜活起来,让同学们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看到同学们能准时在线上报到,以及表现出的高昂学习热情,自己备感欣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郜原说,“开展线上教学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前期,我反复试用平台软件、熟悉操作流程,一方面将课件、资料第一时间整理上传,供同学们提前预习;另一方面着手准备平台卡顿、网络堵塞的应对方案。授课结束后,还要实时完成录播,以方便学生随时点播与回看。

讲授中,老师们注重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互动性。在线辅导、交流答疑、作业批阅……,不落下任何一个环节,并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估,以期总结经验,更好满足学生需求。

同学们对在线学习充满了期待。“一边听着讲授,一边忙碌做着笔记。”学校2018级草业科学专业黄平凡同学说,“线上课堂热闹又生动,老师在屏幕中的讲授新奇活泼,交互性也很强。

2018级植物保护专业董海瑞同学表示,“见屏如面。看到老师们和蔼的面容感到十分亲切,虽不能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学习,也缺少上、下课铃声的美妙旋律,但网络将我们紧密相连,我要以饱满的热情做一名‘沉迷’网络的学霸。

2018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张栩栾同学说,“前些日子,我参加了家乡联防联控的志愿服务。在线教学开始后,自己依托网络将把课堂搬回了家,居家学习能有充裕的预习、复习和作业时间,学习不但轻松效果也好。

初心永擎,方能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 校长赵兴绪指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鲜明底色,‘立德树人’始终是学校的办学初衷。日前,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疫情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出现了积极变化,但疫情发展的拐点尚未到来,同学们还要居家学习一段时间。在这场全国总动员的战‘疫’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对广大青年学子而言,课堂就是‘战场’。希望同学们能坚守好‘阵地’,加强自主学习,劳逸结合,学会感恩,凝聚起抗‘疫’的磅礴伟力。黑夜再长,终会天明;战‘疫’打响,必将胜利。待雪融草绿、春暖花开,我们再聚美丽校园,欢歌相伴,学海拾贝。

疫情拉长了师生的时空距离,但知识传授的步伐却更显铿锵。愈是艰难时刻,教育的使命越不会被困厄。“云课堂”不仅检视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效,也开启了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纪元,极大提振了教师持续改进授课方式、重塑教学生态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学校将持之以恒地为同学们创造一流学习体验,切实肩负起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