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组合拳”为甘肃经济注入新动力

12.07.2015  18:34

前不久,定西远达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天伟拿到了该市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他兴奋地说:“从网上提交资料不到3天的时间,窗口就通知我可以领照了,不但缩短了办证时间,还免费、简化了手续!

事实上,老百姓对于办事效率提高的触觉最敏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我省经济领域的“重头戏”从简政放权到改善基础金融、从规范权力运行到商事制度改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新常态下甘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政放权,改革红利再释放

一两年前,注册登记一家公司需要来回跑4个部门,还要填写多达166个数据项,耗时30天左右。

今年6月1日开始,我省全面推行税务、工商及质监三证合一,以前三个部门办理的事只需去工商一家就能“搞定”。省工商局局长郭承录介绍,在市场主体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前提下,“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记者在甘南、临夏、兰州新区等地采访时听到,企业对于商事制度改革带给自己的便利赞不绝口。他们说,以前“办事跑断腿”,如今“窗口在身边”,办证、办事效率快得难以想象。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简政放权作为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手棋”不断向纵深推进。怎么简,如何放?省委、省政府对此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向自己开刀,舍得砍自己的利益,不能打“小算盘”“小九九”,不能搞“走过场”“变戏法”,更不能形成“中梗阻”、耽误改革进程。

言出必诺。我省先后分三批取消、调整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85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幅达到50.4%,使得群众平均办结时限缩短3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今年1—5月,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146项,总投资778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218亿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项目。今年安排的21亿元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大部分已下达,连同已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可带动社会投资约600亿元,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以改革增添发展动力,各地改革亮点频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对于我省来说,以改革增添发展动力,以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因势而变,我省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省公航旅集团和省机场集团积极探索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分类监管的新路子;酒钢集团重点为竞争类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积累经验;八冶集团重点在规范员工持股、转换经营机制方面探索新路径。其他省属企业改革和专项改革扎实稳步推进,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同时,全省各地在完成好省委省政府“规定动作”、落实好各项改革举措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务求改革实效,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亮点频出。

为解决融资难题,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地方金融。酒泉市设立金融创新发展专项基金,积极引进融资发展集团,创新“税易贷”等金融产品,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金融信贷投放增长20%以上。临夏州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互助资金平台,惠及929个村、9.6万农户。天水市创新农村融资模式,新建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421个,涉农金融服务网点达到277个。陇西县探索建立农信社评级授信贷款融资平台,创新推出中药材“仓单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扩大信贷投放总量,有效破解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农户融资难题。

立足地区实际,部分市州用改革的思维,转变发展方式。陇南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成功上线,累计开办网店5529个,新办和加盟网购平台26个,带动1.3万余人就业,闯出了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新路子。兰州市在全国首创“三维数字管理系统”,打造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实现职能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常态化。

改革未有穷期,发展任重道远。我省以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和“盲点”为突破口,瞄准稳增长“穴位”打出组合拳,一批含金量很高的改革举措纷纷“落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市场活力的迸发。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省新增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同比增长98.96%和86.17%。(记者沈丽莉 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