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持续治沙 农民称"不用担心风把沙吹到炕上"

16.12.2017  03:39

  中新网兰州12月15日电 (闫姣 张婧)犁沙、压草、填沙,是刘花近两月每天进行的“压沙”工作。她说,“第一次去沙漠时很害怕,总觉得一刮风就会被埋进沙里。今年治沙任务完成后,4万亩沙漠全被压上了稻草,我一下子就踏实了,不用担心风把沙吹到炕上了。

  刘花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民,她每日奔波80公里,往返于家和沙漠之间。早晨四五点就得起床穿戴严实,在兜里揣个白饼,就和其他工友集合后统一乘车抵达压沙地点。

  初冬时节,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武威市凉州区,政府所有公职人员必须完成一亩治沙指标。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分标段承包治沙,刘花在后者承包的沙漠里治沙打工。于是在每年此时,浩荡人流向沙漠深处挺进成为当地一道壮观的景象。

  由于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前“沙进人退”变成了今天“人进沙退”的局面。在凉州区沙漠腹地,已建成新农村,沙地变成了良田。

  今年凉州区已完成4万亩固沙造林沙障设置、60公里封育围栏架设和560亩机械治沙示范区建设,以及5000亩沙丘整理等项目。该区沙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张伯锋说,治沙采用“草沙障+沙生苗”的模式,共动用1万多人次,历时一个多月,耗费3万多吨稻草终于将“草沙障”铺设成功。

 

 

沙漠丘陵的“草沙障”。 闫姣 摄

  按照相关标准,一亩沙要压800公斤稻草,即4万亩沙漠需压稻草3万多吨。每个草沙障是规格为1.5米×1.5米的正方形,明年春季在这些方格里种上梭梭和沙拐枣等沙生苗木,且要按“”字型栽种,以保持水分增大沙生植物的成活率,4万亩沙漠都变成植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白饼和水是压沙工人的午饭。“风一吹嘴里都是沙,馍馍揣在兜里拿出来时也都是沙。穿的再厚晚上回家也能从秋裤里抖出沙子。”刘花说,“遇到坡度较大的沙丘,我把麻绳绑在腰间,工友则在坡顶拽住绳子的另一端,这样就可以趴在沙坡上压草。

  即便治沙比较辛苦,午饭后“不甘寂寞”的工友们还有兴趣在沙漠里扭秧歌。“音乐响起,我一把扯下头巾开始挥舞,有的工友扛起铁掀也扭起来,不管会不会跳,只要开心就好。”刘花说。

  近年来,凉州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9.72万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49.22万亩,封沙育林60.5万亩,建起了长达50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堵住了7个流沙入侵的风沙口,沿沙区林草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近20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
酒泉市金塔县林业贴息项目治理沙区生态圆群众致富梦
  金塔县嘉禾生物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宏,发展梭梭嫁接肉苁蓉沙生中药材种植基地1万亩,探索出了一条治沙与致富双赢的新路子。从2016年至目前,已享受国家林业贷款贴息18.林业厅
荒漠中书写绿色传奇 ——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开展荒漠化治理纪实
  金塔县地处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边缘,1815.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