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教育终不悔

08.11.2015  23:11
情牵教育终不悔 - 教育
来源: www.gsedu.cn
——追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上)

赵家和(资料照片)

10月30日,北京。清华园里虽是阳光明媚,但却难掩寒意。

在学校的一栋家属楼里,有一套再普通不过的住房。简单的装修,略显过时的家具,这里就是已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家和的家。

在餐厅的一面墙上,一个简单的陈列架上摆满了赵家和在世界各地讲学、参加会议时留下的纪念章和纪念品。

这位生在清华园,工作在清华园的老教授,一辈子都在这所大学里耕耘、收获。在同事和学生口中,他是多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家人和朋友眼里,他一生生活节俭,但却在退休后倾其所有积蓄,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隐姓埋名,捐资助学

2006年,是赵家和捐资助学“元年”。这一年,72岁的他开始从自己的积蓄中每年拿出一部分钱,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赵家和开始和甘肃的贫困学生有了“交集”,但这个“交集”仅限于他知道学生的姓名并提供资助,学生并不知道他是谁。

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不干涉受资助学生的生活,这是赵家和最初就给自己定下的原则。这笔钱,从遥远的清华大学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甘肃贫困学生的手中,同时接受资助的,还有江西、湖北、北京、大连等地的学生。

2009年,赵家和的捐助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从白银市实验中学“新同方班”建立开始,他的捐助范围逐渐从全国多地向甘肃这个西部欠发达省份聚拢。

在捐资助学过程中,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那就是用自己的积蓄建立一个基金会,让助学行为更加长久和规范。

2012年初,由赵家和教授捐资建立的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在甘肃成立。华池一中、环县一中、合水一中、镇原二中等我省10所高中共1000名优秀寒门学子成为赵家和教授的资助对象。

这时,孩子们依然不知道是谁为自己提供了帮助,从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口中,他们只知道撑起自己求学梦的是一位“清华的退休老教授”。

每年,基金会都为每个学生提供2000元的资助。这笔钱,对城市的孩子来说也许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2000元可以解决一个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可以为寄宿学生简单的伙食中增加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可以为冲刺高考的学生增添一些必要的辅导书。

一名受到资助的学生在给基金会的信中这样写道:这笔助学金帮了我的大忙,我可以用它来买学习资料,多做一些题,在学校的伙食也比从前好多了。以前,我每次都会带一周的干粮,周三以后,馒头会变得又硬又干。而现在,我只需带3天的干粮,剩下两天可以在学校食堂买饭吃,这样就再也不用啃干馒头了。

正是这些让人看起来既心酸又温暖的话,支撑着赵家和和基金会工作人员把“雪中送炭”作为捐资助学的基本原则。

2012年7月,就在基金会工作刚刚步入正轨时,赵家和由于病情恶化在北京去世。但让他无憾的是,他将自己1409万元的积蓄和基金会一起托付给了一群和自己有着同样情怀的人。

从这时开始,赵老师的故事才点点滴滴从工作人员的口中流出,孩子们终于知道了这位给自己梦想插上翅膀的人是谁,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生清华,献身教育

1934年,赵家和出生在清华园里,他的父亲是当时清华大学法学系主任,除去短暂的与父母跟随西南联大西迁至昆明之外,赵家和没有离开过清华园。

1951年,赵家和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大学期间,他获得了学习优良奖状,这是清华学生的殊荣。

毕业后,他就留在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在同事眼中,他是清华大学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

最初,赵家和从事的是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后来清华大学筹建电化教育中心,赵家和又开始从事电化教育以及计算机领域的研究。1985年,年过半百的赵家和再次“转行”,调入经济管理学院,从事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曾经的同事、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章武说:“赵老师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成一行。

赵家和的三次“转行”,横跨文科、理科和工科,难能可贵的是,在每一个领域,他都是佼佼者。

有一次,赵家和被委派到美国选购一批计算机和先进仪器设备,来充实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资源。除了具备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赵家和的英语口语也是所有人中最好的。在这个团队中,他不仅是领队,更是全队的翻译和“主心骨”。

整个谈判过程异常艰苦,赵家和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外商不厌其烦地沟通、谈判、砍价,最终,他带回的计算机几乎是市场价格的一半。

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学校陆续从各个院系抽调骨干力量到经管学院工作。赵家和又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开始对国际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等领域开展研究。

在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开设的“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子企业经营管理”“对外经济管理基础”等课程,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美国和香港讲学中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在学生何平眼里,赵老师是那种可以调动所有学生,让课堂“”起来的老师。

1994年,赵家和曾为何平上过商务英语课,当时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不敢开口讲英语。

赵家和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为学生们授课,他营造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都放下了羞涩,敢于把学到的英语说出来。一学期下来,何平和同学们能够开口用英语对话了。

1998年,赵家和从清华大学退休。美国的大学邀请他去做客座教授,他带着老伴一起去了美国。

两年后,赵家和又回到了北京,同时带回的还有自己20多万美元的积蓄,他把这笔钱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做投资理财。

没有人知道,这笔钱会用来做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赵家和心里一直装着的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