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厦交会特刊:构建开放大平台 营造投资新环境——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 任福康

19.09.2017  19:23

   导语: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刚刚结束,美丽的厦门再次迎来了天下万商。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厦洽会)于9月18——21日在厦门举行。本届厦洽会是金砖厦门会晤之后、十九大之前在福建举办的最重要的国际性大型投资盛会,是落实厦门会晤成果的重要平台,必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再次向全球展示厦门高颜值的无限魅力。


  本届大会主题为“聚焦一带一路、助力金砖合作、促进双向投资”,紧扣国际投资促进新发展新趋势,积极对接厦门会晤成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办展办会举措,全面提升厦洽会国际性、权威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全球投资集散地”本届大会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共赢,积极策划举办系列活动,举办“一带一路”主题展、举办“一带一路”——机遇与合作论坛、2017“一带一路,共创新思路”投资香港研讨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及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等系列论坛活动,开启“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新篇章。大会《国际商报》印发了2万份特刊,第7版全文宣传了 甘肃 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文章,介绍了前进中的甘肃经济技术开发区。

 

构建开放大平台 营造投资新环境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  任福康


   国际商报讯  驼铃声声、悠悠陇原,甘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地域,2000多年来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隋代时曾在张掖举行过“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使节云集河西走廊共襄盛会。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承担了国家“一五”时期的建设项目16个,奠基了甘肃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工电器、轻工纺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建设把甘肃从偏远内陆省份转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


  甘肃省按照国家赋予的“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定位,着力在建设陆上丝绸之路、推动欧亚大陆繁荣发展中发挥作用。新一届甘肃省委领导提出“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新高地”,认为甘肃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资源宝库,要为我国发掘经济增长动力发挥作用。


打造赋有现代活力园区


  甘肃承东启西、连接欧亚通道,从发展观的角度看是沟通西南、西北交通枢纽,绵长1600公里的山川走廊具有天然环境的优势,赋有开发开放新空间,是推动陆路经济转型发展的兴业乐土。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发展,把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省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指导意见》,使国家级经开区真正发挥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功能明显。


  经开区发挥了全省招商引资窗口、载体、辐射和带动作用,树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加快宜居宜业新城建设。以项目为引擎,以生态为目标、以转型为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产业,以新能源新技术为突破,“五轮驱动”,形成了驱动引擎,增添了双向活力。2016年,甘肃省5个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6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91%;财政收入88亿元;税收收入8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33亿元,占全省2.1%;实现进出口总额21.06亿元人民币,占全省5.1%。截至2016年底,累计实际进区企业2831户,到位金额997.90亿元;外资企业13户,投资总额2.73亿美元。在发展上策划一批项目,新建开工一批项目,改建续建一批项目,让园区项目动起来、活起来,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



打造外向经济主导产业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产业发展前沿,把握发展大势,在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完善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全省开发区改革的形势下,甘肃省商务厅积极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依托区域资源、产业、区位等比较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格局,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开区成为全省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加快产业集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经开区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针对性推动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新兴产业项目入园发展,努力实现中国西北与西南、中西亚与东南亚、“一带一路”的三大联通产业增长极,形成以兰州经开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生物医药产业;金昌经开区要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循环经济、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天水经开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产业;酒泉经开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张掖经开区要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业产业等为代表的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完成循环化改造阶段性目标。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充分利用相继开通多个国际货运班列以及前往南亚国家的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列车,抢抓兰渝铁路即将开通、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甘肃西出东进、南下北上的区位优势把甘肃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中东欧的园区合作基地。


用新理念统领开放开发

  甘肃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点做好“设施建设对接、经济走廊对接、节点城市对接、人文交流对接”四篇大文章,初步建成内引外联、高效快捷的大通道,与沿线国家保持了更加紧密的沟通联系。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坚持东出西进、内外互动,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产业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支持经开区与产业关联度高、专业特色强的重点高校院所合作。鼓励高校院所以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与经开区内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优质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借助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整合共享研发设备、检测设备、人才优势,加快建设科技合作平台等创新载体。


  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农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助手和推手,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组织经开区参加投洽会(厦洽会)、兰洽会等重点招商节会,开展项目对接洽谈,争取更多的项目对接成功。组织经开区企业和特色产品参展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宣传介绍甘肃省国家级经开区投资环境,促进经开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经开区外向型经济水平。积极推广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不断完善“单一窗口”机制,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入融合。



前进中的甘肃经济技术开发区


 

  甘肃省共获批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约占全国2.3%,居西部地区第三。5个经开区规划总面积65.64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439.68平方公里。


  2016年,5个经开区招商引资落户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有华润集团、台湾顶津、娃哈哈、利马格兰、敦煌种业等大企业、大项目先后入住各经开区,使经开区成为地方乃至全省经济的增长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始建于1993年3月,时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3月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规划面积9.5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先后经历了区区合一、增容扩区、融合兰州新区发展、“一区五园”等发展阶段。其中:机场北高新园区规划面积18.14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安宁园区规划面积40.99平方公里,以总部经济、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西固园区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兰州国际港务区和西固新城工业园区,以现代物流、出口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主;红古园区规划面积14.19平方公里,以有色冶金、环保产业等产业为主;皋兰园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以现代物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主。被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评为“2015年度优秀开发区”。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始建于1988年8月,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2年4月被省发改委确定为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建成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新能源应用示范区。河西堡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为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区,重点发展化工循环经济、冶金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建成西北重要的基础化工基地。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2009年新的管委会运行以来,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工业强市战略重要载体和平台作用,以社棠工业园为核心区域,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东十里、廿铺、下曲、社棠四个工业园已基本建成。目前,开发区甘谷增容扩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启动。截止2016年底,开发区规划面积1350公顷;实际控制面积1169.71公顷。


   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 原名甘肃酒泉工业园区,于2000年4月批准设立,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甘肃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2013年1月由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已发展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以装备制造·能源装备为特征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身为成立于1994年的甘肃张掖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生态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农产品产业园和煤化工产业园“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开发区近年来被确定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确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十强开发区、招商引资先进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