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托起同步小康梦——庆阳市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纪实

07.07.2016  15:54

  中国兰州网7月7日消息 庆阳既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老少边穷”占其二。2013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537个,占总行政村数的42.6%,贫困户14.94万户、60.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6.49%。贫困成为庆阳最大的市情和最难啃的“硬骨头”。

  庆阳始终把加快老区脱贫致富作为最大政治、最大责任和最大任务,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方案,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模式,全力打好以通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为内容的富民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底,全市248个贫困村减贫摘帽,7.65万户、31.99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全市贫困面由2013年的26.49%下降到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45元。

  今年2月21日,庆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参加的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军令状,提出了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7.35万人,宁县、庆城、华池3县和174个贫困村整体稳定脱贫的奋斗目标,吹响了新一轮决战贫困的“冲锋号”。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沟纵横,梁峁交错,道路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就像绳索一样把群众与贫穷、落后、闭塞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脱贫致富举步维艰。”栾克军2013年开展扶贫攻坚大调研时,形象地概括了老区农村的贫困面貌。

  随后,庆阳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启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两年新修通村公路4797公里,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修建通村公路的总和。到2015年底,全市91.3%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今年,庆阳计划新修农村柏油(水泥)路、断头联网路及美丽乡村道路1248.27公里,年内实现8县区所有行政村柏油(水泥)路全覆盖。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坚持把“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步”紧密结合,尽可能把水泥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彻底解决群众“出门两脚泥,进门一身土”的问题。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庆阳召开了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对庆阳农村公路建设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为群众脱贫致富铺平了康庄大道,而且极大地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除了通村道路建设,庆阳市乡村的水、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安全饮水方面,庆阳市按照北部山区集雨场窖、中南塬区“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川台地区修建小电井三种工程模式,两年新建维修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93万处,新增安全饮水人口27.49万人。今年,庆阳市计划再新建、维修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工程3.14万处,解决28.06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1.96%。

  庆阳市以自然村为单元,以适度集中为原则,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0处,搬迁群众1.04万户、4.8万人,改造危房危窑4.76万户,解决了5.8万户的安居问题。2016年,庆阳市计划在83个乡镇、1065个自然村,尊重群众意愿,采取集中、分散安置方式,搬迁群众5438户23579人,改造危窑(房)26364户,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年内告别危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