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画报|兰州青城古镇(组图)

31.08.2017  08:34

  青城位于黄河上游,和金城兰州一衣带水,现保存着甘肃省内最集中、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古镇以古建筑、古民居群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为主,兼有丰富的传统民俗。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佳最美风情小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青城古镇大门

  古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富豪官宦云集,豪宅、家祠、会馆、庙宇在古镇纷纷建起,造就了一世的繁华!现在如你所见,这些大院依然保存的完好无损,有山西晋商大院的阔气,也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灵气,似乎在诉说着昨天的是是非非,不妨前去一看。

城隍庙献殿前广场

  青城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当时,西夏王叛乱,龙沟堡(唐时在青城所建的城堡,民间俗称旧城)为龛谷(今榆中)之要塞,时任秦州刺史的狄青为防止西夏兵入侵,凭借天然的防御工事——黄河,在原旧城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并设立了议事厅(即今城隍庙)。后来为了纪念狄青,人们便称一条城为青城。

城隍庙献殿

城隍庙戏楼

城隍庙戏楼内部景象

  城隍庙坐南朝北,整个建筑南北方向呈“”字形,东西两面相互对称。门口有一雄一雌石狮二尊,为清乾隆26年条城地区著名的石匠——李宝所雕刻。整个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廊坊、陪殿、钟(左)鼓(右)楼、厢房、献殿、大殿、寝宫、皋、金二县城隍配殿、土地祠、子孙宫等建筑物组成。

城隍庙一角

城隍庙建筑屋脊上的脊兽

  每年清明城隍出巡,场面盛大,出巡的轿子有三顶,分别为督城隍、皋县城隍和金县城隍。青城城隍为督城隍,雍正二年,经过在兰州的青城商贾的多重努力将督城隍请到了青城,从此,城隍出府活动成了古条城人民清明节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督城隍轿子所经之处所到之处人山人海。人们争先恐后的跪在轿子下面,虔诚地等待隍爷从自己身上越过,也有临轿烧香许愿的,给轿子披被面、毛毯,以表虔诚,祈求驱除晦气,全家幸福安康。

罗家大院内压烟担

  罗家大院是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之一“永顺成”老板罗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国十六年,即公元1927年。该院落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整个罗家大院由十六道门互相连通,设计独特,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做工精美,具有山西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是青城地区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四合院之一。

罗家大院一角

  东院原是罗家的水烟作坊,字号“永顺成”,主要生产“”字牌水烟,在这里曾拍摄了电视剧《老柿子树》。东院的前院现开辟为水烟馆。院子里的木架是压烟担,它将潮湿的烟叶配料压成烟捆,然后拿到推烟房进行推丝,并压制成烟把,包装后即为成品水烟。东厦房是推烟房,里面陈列着生产水烟的工具和烟捆。上堂屋是品烟轩,可供游客品尝水烟。

罗家大院屋内一角

罗家大院一角

  东院的中院是罗家人居住的地方,该院属三堂五厦结构的四合院,即上、下堂屋各三间,东、西厦房各五间。上堂屋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下堂屋的西边也有一间耳房,东边是砖雕大门。上堂屋是长辈的起居室,也是用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下堂屋及东、西厦房是儿媳及孙辈居住的地方。上堂屋后边的一排房屋是佣人居住的地方。

青城书院“至圣堂

  青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由当地绅士李恺德、顾名、张锦芳、韩瑛、刘世保等人倡导修建,是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1904年将青城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1931年更名为“皋榆联立青城小学校”,1938年又更名为“榆中县青城小学”。

青城书院中院

  中院的上堂屋以前叫“丽泽堂”,是高年级学生的讲堂,现开辟为“至圣堂”,里面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墙上绘有“尼山致祷”、“在齐闻韶”等八幅“孔子圣迹图”。东、西两边的厦房以前是学生的宿舍。后院的“集成堂”以前叫“翰墨轩”,是低年级学生的讲堂,现开辟为青城古今人物展馆。东厦房以前是资料室,西厦房以前是学生的宿舍。

青城书院“立雪”匾额

  青城书院的建立,是古条城文化兴盛的集中体现,使青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为青城赢得了“风雅青城,仁义之乡”的美誉,也使许多仁人志士走出青城,促进了青城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加快了青城教育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

  本期小陇画报:任磊 文/图

编辑: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