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将组建不同模式的医疗联合体

25.06.2017  03:51

    原标题:我省将组建不同模式的医疗联合体

    省级组建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 城市组建区域医疗集团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我省将组建不同模式的医疗联合体,建立有序就医、规范行医两个新秩序,实现“病人、基金、医生”三下沉。按照《实施方案》,2017年,我省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到2020年,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效益、管理的共同体,有效配置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大力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在乡镇,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常见大病在市级、疑难重症在省级的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格局。《实施方案》明确,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基层首创,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医联体。其中,省级主要组建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帮助市州、县市区级公立医院专科提高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构建“1+X”固定模式区域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实施方案

  省级主要组建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

  省级公立医院与市州、县市区级公立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省级公立医院要以优势专科特色和技术为主,联合市州、县市区级公立医院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若干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

  在城市主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

  在政府所在地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县区级医院、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1+X”固定模式区域医疗集团。医疗集团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管理模式。

  在县域主要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联合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医疗共同体。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形成“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

  为保障患者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我省将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间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对上级医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以及病情稳定的其他恢复期(康复期)患者,应当转至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治疗、康复。

  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远程会诊网络

  大力推进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省人民医院和省妇幼保健院的远程会诊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远程会诊网络。全省所有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各种医联体内的远程会诊要达到全覆盖。此外,我省还将建立以对口支援为基础的专科和技术联盟形式的医联体。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与县级医院组建优势学科和技术联盟等形式的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省市级医院组团式援助

  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2018年底前完成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任务,2020年完成薄弱学科建设任务。对甘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省市级医院组团式援助,促进医联体内共同发展。

  全面启用全省统一的分级诊疗平台

  实行转入转出可追溯和动态监管。医联体可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统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优先建设县域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等中心。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心电诊断、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及专科检查等区域中心,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联体内同质检查、同质治疗、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耗材招标采购,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形成医联体内处方合理合规流动。 (记者 方言)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