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甘肃东西扶贫:津门连起“旱码头”注入“活水”

12.09.2019  19:11

  中新网兰州9月12日电 (魏丽)天津河西,地处海河西岸;甘肃崆峒,位于泾河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因为“脱贫”的共同目标,津门与“陇上旱码头”平凉,携手谱写了一段特色扶贫故事。

  2018年,平凉市崆峒区官员多次带队赴天津市河西区考察,就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深度对接,并与河西区签订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产业、就业、教育、人才、医疗等9项重点协作帮扶内容,为对口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平凉市崆峒区首批“消费扶贫”采购产品正在装车,准备发往天津。 张继龙 摄

  近两年,两地东西扶贫协作帮扶日渐活络。河西区有资金、有技术,崆峒区自然条件好、生态资源丰富。为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崆峒区立足实际,与河西区紧密合作,通过发展红牛产业、果蔬种植产业等,形成了一条见效快、稳增收的扶贫产业链,为崆峒区脱贫攻坚注入“活水”。

  去年,河西区实施了基础母牛保护项目,为崆峒区12个乡镇2370户贫困户,共补助补贴基础母牛3520头,进一步发展壮大母牛养殖规模,增加了贫困户产业收入。据了解,河西区累计提供2752万元为崆峒区贫困户产业脱贫入股配股,使全区829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收益,带动了465人脱贫。

  走进崆峒区白水镇千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套袋的果树长势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果香。该果园负责人景子皓告诉记者,“高科农林”自投入现代化农业产业以来,积极参扶贫工作,承接东西部扶贫资金271万元,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年底分红多个渠道增加收入,带动了21个村150户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自携手以来,河西区并没有将“对口帮扶”简单定义在“给钱给物”,而是在投资产业的同时,增强农民能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借助“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治谈会暨PECC博览会”“津城献爱心·精准助脱贫”展销会等契机,崆峒区与河西区商务局签定了消费扶贫合作协议,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截至今年9月5日,天津采购崆峒区“消费扶贫”产品共计327吨、价值308万元,并向天津市输转劳动力5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7人,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一年多来,河西区不仅提供了资金、项目方面的帮扶,还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支教、支医、支农等人才交流合作方式,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

  近期从天津参加跟岗培训回来的平凉三中教师杨学省说,此次天津之行受益匪浅,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提升,感觉教育一定要从小处着手,做到细致入微。今后,自己会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中去。

  据官方统计,崆峒区共有145名基层教师和学生赴天津进行跟岗实践、交流学习,河西区选派12名优秀教师在平凉市崆峒区交流学习,并组织16名教育讲师团在崆峒区开展送教帮扶活动。同时,河西区4个街道、7个社区、1所学校、2家医院和20家企业,初步与崆峒区达成了对口帮扶计划,促进对口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