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 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发言摘登

11.09.2017  16:29

  9月8日至9日,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武威市民勤县召开。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甘肃日报社、省广电总台、民勤县、定西市安定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华池林业总场等8个地方和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本地本部门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效作了大会发言。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将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东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后,省发改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传达学习,要求全委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持之以恒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一是着力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发改委聚焦绿色高效、清洁低碳、创新供给、屏障建设,正在制定甘肃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意见和产业发展规划,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共进的新路子。二是建立负面产业管控制度。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特别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36个县市区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林业开发、工业和房地产开发及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用水管控等方面,进行更严格的管制。三是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制度化、规范化。为改善耕地、草原与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省发改委联合7部门印发了《甘肃省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2017-2020年)》。四是有序推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甘南、定西、兰州、酒泉4市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以上4市州及祁连山保护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探索创新,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五是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成效。

着力加强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实施

  一是加快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加强投资项目调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促进全省生态环境加快改善。二是创新生态项目投融资体制机制。在争取国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推行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联动、农户参与的生态建设模式。三是加强生态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认真总结重大生态项目实施经验,再谋划储备一批经济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大生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实施,实现全省重大生态项目建设有力接续。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履职尽责,认真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加快推进我省林业生态建设

省林业厅厅长 宋尚有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中宣部专题组织召开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全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既是对林业行业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和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林业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国有林场建设成就和发展历程的缩影。“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务林人长期坚守的价值所在,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全省林业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推进典型示范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传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在全省林业系统掀起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2.推进全省国土绿化。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总要求,依托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到2020年完成国土绿化150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16.3%。

  3.推进防沙治沙进程。推进沙化土地封禁和沙区原生植被保护,抓好国家沙漠公园和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切实保护、修复和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4.推进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全面精准整改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法依规分类整治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5.推进林业改革创新。继续推进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抓好林下经济发展、家庭林场培育、林业合作社建设、林权抵押贷款和流转等工作。

  6.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木本油料、森林生态旅游、沙产业等为主的六大林业产业。

  7.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筹建工作,重点抓好机构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功能区划、项目实施、专家委员会组建等试点任务。

  8.推进湿地确权登记和保护修复工作。认真落实八部委《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强湿地公园管理,抓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的申报、落实、监管和储备工作。

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 为陇原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甘肃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马克利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也是新闻工作者的鲜活素材。当前,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甘肃日报作为党报,作为全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理应发挥应有作用,以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为契机,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省委书记林铎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多次强调,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我省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在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过程中,甘肃日报社深刻地认识到,要充分发挥省委机关报作用,紧跟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准确理解中央和省委决策意图,将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通过“砥砺奋进的五年”“三农聚集”“中央媒体看甘肃”等栏目,多点集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项目建设进行时”栏目,就全省各地强化整改、推进生态项目建设的有效经验进行推广宣传;开设“防沙治沙用沙”栏目,将民勤、古浪、敦煌等沙区防沙治沙工作进行重点报道,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围绕整改重点,甘肃日报开设了“环保整改进行时”专栏,大频率、高密度、多视角反映全省环保整治工作。8月初,全文刊发了《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并在河北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被关注报道后,在头版头题刊发了新华社稿件《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启示录》,以整版篇幅转发了光明日报报告文学《好一个大“林子”——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发展历程速写》。此后又多次刊发“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公益广告,为全省上下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提供了典型经验。

  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中国西部(兰州)休闲博览会、全国网络媒体甘肃行等活动,设置“生态文明”议题,主动投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为契机,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工作,不断为陇原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入宣传塞罕坝精神 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

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副台长 王昂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在全国特别是我省大力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引导和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支持生态保护、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省级主流媒体,一直以来,总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及时准确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反映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成效,深入挖掘和报道我省干部群众推进生态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在广播电视节目栏目中和总台网站、移动客户端上及时开设相关专栏,持续推出一系列消息、专题、评论等新闻报道,创制播发了一批涉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与央视、央广等加强报道选题的对接和策划,上推了一批反映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和成效的稿件在中央媒体平台播出,为全省落实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意见整改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为省级主流媒体,总台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省委宣传部的安排,用更多的笔触、声音和画面去呈现塞罕坝精神,诠释精神内涵,发现我们身边更多的“塞罕坝人”,持之以恒地弘扬“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宣传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为推动全省绿色发展加油鼓劲。深入发掘和提炼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涌现出的站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故事,用身边的“塞罕坝人”“塞罕坝经验”和“塞罕坝精神”感召人、鼓舞人、激励人,让塞罕坝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强大的正面舆论强势,作出省级主流媒体应有的贡献。

一代接着一代干 誓让沙漠披绿装

民勤县委书记、县长 黄霓

  8月13日,民勤县组团赴塞罕坝实地考察学习,真切感受到了塞罕坝人躬耕不息的顽强意志。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中国北方的生态“奇迹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探索创新推进民勤防沙治沙工作,对于加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尤为紧迫。

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坚持守土有责、永不言弃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1950年春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民防沙治沙万人誓师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长达60多年抗击风沙的帷幕,前赴后继向沙漠进军,涌现出了红柳园铁姑娘治沙队和薛万祥、石述柱、杨可畅、许齐科等一批先进典型,积聚形成了“牢记嘱托、勤苦坚守、众志成城、绿色共享”的防沙治沙精神。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到229.86万亩,完成工程压沙造林51.3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沙进人退”的历史彻底改写,“朝为庄园夕为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现象不再复返。

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坚持群策群力、科学施治

  确保民勤绿洲永续生存,实现生态环境恢复性改善,始终是民勤人民的共同夙愿。每年春秋两季,民勤人民一直战斗在风沙线上,默默坚守阻挡两大沙漠合拢、永保民勤绿洲的绿色誓言,创造了被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命名为“民勤模式”的“宋和样板”,建成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试验区6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7.91%。据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民勤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96%下降为90.34%,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确保防沙治沙持续推进,必须走好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在建好绿色屏障的同时,大力创新治沙体制机制,把治沙与产业相结合、治沙与扶贫相结合,让群众参与有偿治沙、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等沙产业,推行沙漠承包治理和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完成国有荒沙地承包治理56万亩,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40万亩,示范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6万亩;组建治沙协会20个、治沙专业队伍60个,每年吸纳1200多名群众参与压沙造林,2016年全县从事压沙造林和沙产业的群众达到11.4万人,实现总产值3.34亿元,人均收益达到2930元,形成了治沙与增收的良性互动。

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安定建设

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 赵众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的先进事迹,高度赞扬了塞罕坝建设者创造的人间奇迹,明确提出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安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安定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发扬“三苦”精神,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安定生态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以水定业、恢复植被和修梯田、集雨水、兴科技、调结构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塞罕坝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造安定的“绿色奇迹”。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学习塞罕坝人牢记使命的崇高品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记“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殷切嘱托,担起担子,扛起责任,将塞罕坝精神融入骨子里、体现在工作中,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定样板”。二是弘扬“三苦”精神,学习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塞罕坝精神与“三苦”精神一脉相承,我们要将塞罕坝精神融入“三苦”精神中去,不断丰富“三苦”精神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打好生态攻坚战。三是树牢绿色理念,学习塞罕坝人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提升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健全的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为建设良好生态作出贡献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局长 寇明君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高度重视,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经营总面积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近五分之一;天然林面积623.9万亩,占全省天然林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国家“两屏三带”、甘肃“三屏四区”生态安全屏障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55年来,几代小陇山人不忘初心,学习世界先进林业国家的经验,通过次生林综合经营、用材林基地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三个发展阶段,创造了“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求实奋进”的小陇山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林业生态建设成绩,多次受到国家、省上的表彰奖励。

  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总体部署,我们要认真领会本次会议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塞罕坝精神的高潮,用塞罕坝精神引领我局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生态良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始终摆在全局的首要位置,依法依规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提升森林经营水平。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和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为平台,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不断完善森林经营方案,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业技术,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3.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利用小陇山国家级生态定位站和甘肃省栎类次生林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加快森林经营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次生林经营管理“实验田”示范效应,为我国北方次生林经营利用起到引领作用。

  4.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切实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美化林区环境,解决好林区职工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提高职工幸福指数,增强扎根林区、献身林业的热情,用塞罕坝精神引领林业改革发展。

弘扬塞罕坝精神 铸就子午岭绿魂

华池林业总场党委书记 王润虎

  塞罕坝人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天然林区和绿色屏障,是国务院确定的“黄土高原水源涵养林区”。华池林业总场地处子午岭北段华池县境内,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隶属庆阳市林业局,下辖9个国有林场,总管辖面积263.4万亩,职工847人,森林覆盖率为41.02%。

艰苦创业,始终坚定绿色发展信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子午岭林业人在交通闭塞、地方病多发的艰苦环境中,孕育了“扎根林区、以场为家、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子午岭精神。天保工程启动以来,我场认真执行“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方针,积极实施各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控制住了资源消耗,扩大了森林面积。尤其是2014年庆阳市启动苗林结合培育工程,提出每年造林100万亩,七年“再造一个子午岭”,我场积极响应,每年完成新造人工林6万亩。经过三代林业人的不懈奋斗,累计造林65万亩,现已郁闭成林38.04万亩,占全场有林地的35.2%,实施封山育林31.56万亩,使森林面积净增10.2万亩,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三增长。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国有林场发展

  2011年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场全面完成了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华池总场先后获甘肃绿化模范单位、甘肃省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先进单位,连续6年获庆阳市林业系统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和华池县支持地方经济贡献奖,对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遏制毛乌素沙漠南侵,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求实,努力激活绿色发展后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坚定绿色发展理念,秉持子午岭人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继续发挥子午岭国有林场优势,认真实施好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

  我们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担当实干、艰苦奋斗蔚然成风,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