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聚焦敦煌葡萄产业:大漠中的绿色经济

08.09.2017  14:21
9月4日至8日“行走中国·感知五年:全球华文媒体高层甘肃行”在甘肃采访,来自澳大利亚、埃及、波兰、德国、法国、瑞典、匈牙利、意大利等世界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华文媒体走访甘肃敦煌葡萄产业。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9月8日电 (记者 刘玉桃)“大家对敦煌的印象一般停留在大漠、驼队的景象,想不到在大漠中有这样一汪绿洲。”老挝资讯网董事长龙攀表示,这里葡萄产业发展规模这么大,并且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生态有保护作用,对此非常惊叹。

  “行走中国·感知五年:全球华文媒体高层甘肃行”4日至8日在甘肃采访,来自澳大利亚、埃及、波兰、德国、法国、瑞典、匈牙利、意大利等世界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华文媒体走访敦煌葡萄产业。图为华文媒体负责人在葡萄园拍照。 杨艳敏 摄

图为华文媒体负责人在葡萄园拍照。 杨艳敏 摄

  “只知道新疆葡萄甜,没想到敦煌的葡萄大又甜,而且品种多样。”美国《华兴报》社长程汝钊表示,敦煌农民很聪明,包括现在推广的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希望将来敦煌葡萄走出国门,走得更远。

  敦煌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朔到汉代,已有近210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万年雪山融水,一年三百天的艳阳高照,二十度的昼夜温差,会呼吸的沙质土壤等,敦煌非常适宜发展葡萄产业。

  敦煌规模种植葡萄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首先在敦煌阳关镇建成了万亩无核白葡萄生产基地。1999年红地球葡萄引种成功后,敦煌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

  美国《华盛顿天下周刊》副社长于天竹说,敦煌葡萄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有技术培训、农家乐、现代化种植等,每年还举办节会,提升敦煌葡萄知名度。如果有葡萄绘画大赛、葡萄动画故事等,可多形式推介敦煌葡萄。图为华文媒体负责人在葡萄园拍照。 杨艳敏 摄

图为华文媒体负责人在葡萄园拍照。 杨艳敏 摄

  近年来,敦煌按照“为城而农、为文而农、为游而农”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葡萄产业走出了一条“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的转型发展之路。比如,农行敦煌分行累计在全市共投放3亿多元农户贷款,其中2亿多元支持葡萄产业发展,1500多户葡萄种植户受益。

  目前,全市以红地球、无核白为主的葡萄面积达15万亩。品质优良、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成为敦煌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

  记者采访敦煌市阳关镇种植葡萄农户王徳丽,她正在路边售卖自家的葡萄、葡萄干等。“现在旅游业发展,来葡萄园采摘、观光的人越来越多,葡萄收入比较好。

  王徳丽介绍,从17年前嫁到这里,就已经种植葡萄。如今,葡萄种植技术、品种、规模、销售等都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一亩葡萄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因为葡萄品质好,销路不愁。

  随着近几年敦煌旅游火热发展,敦煌坚持把葡萄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景区周边、旅游沿线及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210家以葡萄、瓜果为主的观光园、采摘园区、农家乐,既让游客品尝了甜蜜,也让农民收获了喜悦。

  龙攀说:“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打造品牌,就比如提起葡萄,大家觉得好吃的葡萄就在吐鲁番,就是品牌效应。

  为打造葡萄品牌,敦煌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原则,从葡萄的包装、储运、品牌、标识等环节入手,严格规范葡萄经纪人、电商及农户的市场销售。

  目前,敦煌无核白葡萄、红地球葡萄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敦煌葡萄”也被国家质监总局认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敦煌牌”、“阳关牌”葡萄品牌逐步唱响全国,走向世界。(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