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 新征程 再出发】白银市:砥砺奋进夯基础 兴水惠民谱新篇

08.03.2019  16:30
       

 

砥砺奋进夯基础 兴水惠民谱新篇

——改革开放40年白银市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白银市水利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三水”(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齐抓,大中小并举,以民生水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推进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建设。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农田水利灌溉工程1711处,新建了以景电、兴电、靖会为代表的高扬程灌区19处,高扬程提灌面积占到了90%,使白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扬程提灌最为集中的地区。全市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55.58万亩,兴修水平梯田250.19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6597.02平方公里。建成185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23.88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集中供水率达到8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转变治水思路和发展方式,落实各类水利投资54.26亿元,2016年度水利投资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40年来,对景电、靖会、兴电等大中型骨干工程先后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增加灌溉面积13.38万亩,粮食产量增加2.88亿公斤,兴电灌区农民人均收入由实施前的810元增加到3230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水利改革重大机遇,争取实施了一批上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靖远双永供水工程建成通水,解决了靖远县双龙、兴隆、永新、北滩4个乡(镇)、23个贫困村、3.5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完成投资4.13亿元;作为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黄河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白银段,新建护岸92.49公里,新建堤防15.06公里,完成投资9.36亿元,进入验收阶段;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水源工程建成通水,配水管网工程基本建成,完成投资8.76亿元,解决了会宁县北部新庄塬、汉岔等11个乡镇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2.5万亩农田灌溉;靖会甘沟干渠改扩建暨会宁县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和兴电齐家大岘隧洞除险加固工程作为靖会、兴电两大灌区的关键性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相继通水,分别完成投资9000万元、8000万元,使灌区“咽喉梗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列入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的7处泵站工程,完成投资9亿元,对75座泵站的主副厂房进行了改造,新增流量2.5立方米/秒,新增灌溉面积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年增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移民2万多人,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致富”的目标。全市实施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完成投资7亿元,亩均年节水80立方米,实现年节水4400万立方米,年增效益5000万元以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完成12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完成投资4403万元,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83万亩,确保了10.53万人和10.3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已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可研究报告经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计划2019年开工建设;靖会灌区李家塬电力提灌工程,拟采取PPP建设模式,已通过市政府同意,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以抗旱减灾为中心,以保障群众饮水为重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各类抗旱减灾工作。建立了“市县乡村一本台帐,四级单位统一管理到户”的人饮困难核查制度,实施抗旱应急水源项目26个,完成投资11731万元,建成输水线路62公里,年增加灌溉供水量370.96万立方米,最大程度地保障人畜饮水和减少灾害损失。全面落实抗旱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演练、加强防汛物资储备,修改完善了《白银市抗旱防汛应急预案》,督促县区开展河道清障整治工作,加强汛期值班制度,积极争取运行维护经费,强化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积极应对了2018年黄河超2500立方米/秒以上53天的汛情,实现了“不决堤、不伤人”的目标,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2018年“8·9”靖远县山洪灾害发生后,痛定思痛,重拳出击,结合“拆违治乱”、“清四乱”活动,迅速开展河道违建和防汛隐患整治,全市共整治河道91.69公里,清运各类河道垃圾12.38万立方米,清运河道内渣土15万立方米,拆除河道范围内违章建筑8.09万平方米;建成市、县预警会商平台6个;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个,完成投资43063.9万元,新建堤防163.58公里,加固堤防2.39公里,新建护岸57.6公里,加固护岸0.31公里,保护人口24.55万人和12.85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实施江河主要支流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资1.8亿元,新建堤防38.62公里,加固堤防0.85公里,新建护岸22.11公里,加固护岸13.55公里,综合治理河长155.03公里。

 

按照“南保水土、中建绿洲、北御风沙”的治理思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方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大人为水土流失治理,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改善。截止2017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97.02平方公里,兴修梯田250.19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341万亩,荒坡种草186.345万亩,封山育林42.27万亩,封坡育草33.61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5.43%。争取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3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6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8亿元。整合发改、国土、水利、扶贫等部门资金3.58亿元,在会宁县、靖远县实施全省10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 8年新修梯田91.69万亩。按照水利部、省政府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有关政策,采取“谁开发,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水土保持治理,完成投资760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0公顷,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指标。自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42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85处,受益人口123.88万人,建成日供水规模100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22处,分散式供水工程5.59万处,集中供水率达到8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建成县级区域水质监测中心5个,规模集中供水水质检验室27个,千吨万人以上工程和近80%的千人工程划定了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5个县(区)全部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初步形成了由县、所、村组、用水者协会、农户组成的“五级”管理网络体系,水价水费机制初步形成。2016年制定了“1+18”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两年内市共投入资金1.33亿元,解决了107个贫困村、1.83万贫困户、7.88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出台《白银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办法》,由省政府批复《白银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将白银市列为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及时编制完成了《白银市节水发展规划》,促进了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和高效用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摸清了全市河湖现状,印发了《白银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白银市全面推行湖长制工作方案》,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组建县级水利建设管理站、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站、抗旱防汛服务队各5个,乡镇水利站69个,配备人员310人,加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以国家、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为突破,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权到户、终端计量、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在试点县区初步建立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并印发了《白银市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水权分配、小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按计划完成基本任务;按照“迈小步,勤迈步”的原则,在23个灌区有序推进水价改革,每立方米水价上调0.03元-0.08元,实现了新一轮水价调整平稳过渡;积极推行配水制度改革,减少中间环节,收费到户,杜绝水费收缴中的搭车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保护了农民利益。实施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供配水手续四配套等,加强了灌区用水管理。为了盘活水利资产,成立白银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积极与景泰县政府、平川区政府合作,采取PPP投资模式建设精准脱贫正路乡引提灌工程和平川中部人饮工程,为解决全市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开辟了新路子;积极理顺管理职能,将市动力公司整体移交市水投公司,推进水务一体化建设。按照《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的转企改制工作;从分类定性、工程两费测算、调整水价、统一入轨社保、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灌区效益、深化内部改革等方面,全力加快靖会、兴电等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大力宣传水利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水事环境。起草印发了《2016—2020白银市河道采砂规划》和《祖厉河水体达标方案》。围绕“三条红线”控制、水资源费征收、河道采砂、入河排污口等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常态化管理机制。

■图文:白银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