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 新征程 再出发】武威市:建绿色生态水利 绘人水和谐画卷

08.03.2019  16:30
       


建绿色生态水利  绘人水和谐画卷

——改革开放40年武威市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改革开放40年来,武威水利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水利投入逐年增加,最多时一年达到1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科学治水依法管水不断完善,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权水价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区域供水和节水工程体系,不断提升抗旱防洪减灾能力,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46.5亿元,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投资的99.2%,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民生水利工程,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饮水安全理念,突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三大主题,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效益”的高标准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较好地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任务。40年来,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1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2万余处,解决了14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4%,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实现了农村自来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滋润农家幸福生活。十八大以来,启动实施了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解决了6.5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为助力脱贫攻坚,按照“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将2018—2020年任务集中到2018—2019年实施。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百万农村居民得到了实惠,极大改善了吃水条件,饮用水更加卫生、方便、稳定和安全,被广大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同时,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脱贫攻坚相结合,建成黄羊、杂木、金塔、西营、古浪、大靖等城乡居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武威工业园区、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园、土门工业集中区、宽沟工业园等供水工程,为小城镇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供水保障,有力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水利工程体系,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截止2018年底,全市建成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2.4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83亿立方米。建成跨流域调水工程2处。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0个。一座座水库清波荡漾,积蓄农民增收水源;一条条渠道碧水长流,灌溉万顷丰收农田;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武威市先后建成了杂木河毛藏寺水库、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提高。2011年开工建设的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水利骨干工程,为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脱贫攻坚提供了良好的水利基础条件。2018年又开工建设220万立方米调蓄水池,2019—2020年谋划建成总规模为1500万立方米的调蓄工程,彻底破解黄花滩移民区生产用水问题。

 

实行水权水价改革,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

 

武威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水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武威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和关键因素。为破解缺水难题,武威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红线”制度,全市用水总量大幅下降,2017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5.33亿立方米,生活、生态、工业、农业配水比例调整为5.7: 12: 17.3:65。实行水权水价改革,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总量控制到用水方式转变,从工程节水到水价改革,从制度建设到意识培养,全力做好节水文章。全面推行水权制度改革,界定了县区、行业初始水权,建立了市、县区、乡镇、用水户协会、农户的水量分配机制。搭建水权交易平台,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培育水市场,建立了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水价改革,采取“小步快走”方式,对水价进行大幅调整和改革。目前,农业供水执行差别水价,城市供水对非居民、工业和特种行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相适应的良性运行水价机制。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落实主体责任,组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站、抗旱防汛服务队、基层水利服务站等服务机构91个。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864个,推进公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用水管理。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民勤县被水利部认定为“节水灌溉示范县”,武威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为全市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奠定了基础。2019年1月,武威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工业节水行动、城镇节水行动、水权水价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突破行动、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行动、完善制度体系行动,进一步促进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举,防洪减灾体系日趋完善

 

以提高抗旱防洪保安能力为重点,建成了一批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夯实了防灾减灾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对红崖山、西营、黄羊、南营、大靖峡、东湖沟、柏林等中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实施了西营河、古浪河、金强河、大通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212公里,加固、新建堤防287公里。建成柳条河与南泥沟水库、曹家湖与十八里堡水库连通工程和谢河镇、双城镇等抗旱应急引提调水工程,解决了缺水期的抗旱应急供水问题。实施了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抗旱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和三县一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省、市、县水情及雨情信息共享和视频会商,在汛期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武威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总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过多年实施,2015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和既定投资。累计改建干支渠道1084公里,配套田间节水面积246万亩,建成西营河向民勤蔡旗断面专用输水渠、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了民勤湖区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移民试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5.5亿元。《规划》确定的2020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8600万立方米以内两大约束性目标提前8年实现,北部湖区出现旱区湿地70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治理目标提前6年实现。2018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3.85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0.85亿立方米,青土湖地下水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升至目前的2.92米,较2007年同期上升1.1米,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至2010年以来连续形成水面,2018年底水面扩大至26.67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是新时期“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的生动注脚,不仅对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和现代化水利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破解旱区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珍贵样本,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强化统筹协调、狠抓责任落实,切实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市域内10条河流设立了市级河长、6个湖库设立了湖长,共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107名,设置湖长72名,建立了10项制度,印发了《武威市实施湖长制工作方案》《武威市总河长令(第1号)》、市级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等,开通了河长制湖长制微信公众号。2017年以来,武威全市上下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河道治理恢复、水行政执法监督为重点,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冬季攻坚行动,市级总河长、河长率先垂范,徒步巡察河道,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导问题整改,着力打造河长制湖长制升级版,推动河长制湖长制由“有名”向“有实”转变。

 

■图文:武威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