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冷清与社会热情如何平衡 专家:兴趣导向适量育才

21.08.2020  12:20

   文保“冷清”与社会热情如何平衡?专家:兴趣导向适量育才

  中新社甘肃敦煌8月20日电 (记者 冯志军)不久前,湖南女孩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不仅引坊间热议,还成为内地文博学者“翻箱倒柜”赠书的“团宠”。围绕中国文物保护现状,社会关注的“热情”与文保领域所处的“冷清”该如何平衡?在19日于甘肃敦煌举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传承创新研讨会”上,多名学者表示,文博领域人才培养应该兴趣导向适量育才。

  “我们考大学的时候,文史哲专业的录取分数远高于政经法,还要抢着上。尽管现在分数线低了,报考的人却少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欣慰的是近几年在研究生阶段逐渐“回流”,他所带学生中多是五花八门的本科专业,“都是纯粹的兴趣,也能钻进去”。

  荣新江分析称,目前文博行业“遇冷”,既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长年跑野外风餐露宿;也与教育体制有关,很多家长和孩子,并不了解如敦煌这样的文化遗产地可以安身立命。当不少孩子进入大学后,才逐渐有了“追逐的方向和目标”。

  “历史考古等专业就不应该是热门,过热了反而不好。”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郝春文看来,不鼓励年轻人“趁着一时热情”都涌向考古等专业,文博行业相对还是比较枯燥的工作,需要一部分对此热爱的人来做。

  对于文保领域的“冷清”,浙江大学教授张涌泉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目前内地有包括浙江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启动了“强基计划”,其中即有涉及文博领域的如古文字方向等相关专业,通过若干年的人才培养,就会有一批优秀人才补充进来。

  “文物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人才,人才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认为,没有一代又一代莫高人的坚守和奋斗,就不会有今天的敦煌莫高窟。因此要确保稳定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的人才队伍,鼓励拔尖人才的培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