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两岸造林1.6亿株:民众曾背冰上山

29.08.2019  02:22

兰州黄河两岸造林1.6亿株:民众曾背冰上山书写“供氧”传奇

图为披了“绿装”的皋兰山顶上俯瞰兰州城区。(资料图) 南如卓玛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 魏建军)“南北两山就是兰州的金山银山。”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说,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兰州人民为了绿化南北两山,改善生态环境,几十年如一日,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绿到美,成为了屹立在黄河两岸的绿色丰碑。

  兰州南北两山位于黄土高原的最西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造林难度极大。新中国成立前,兰州是黄水照荒山,民间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之说。让广袤的荒山秃岭坡上绿装,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生态环境,成为几代兰州人民共同的夙愿。

  上世纪50年代,兰州人民每年背冰上山,挑水抗旱,植树造林。到上世纪80年代,甘肃官方号召社会各界承包荒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有300多家在两山承包荒山,从黄河引水上山,实施工程造林。

图为兰山公园一角。(资料图) 魏建军 摄

  2000年后,兰州造林步入了“快车道”。截至目前,累计新增造林面积46万亩,使两山林地总面积达到了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形成了绿色的天然屏障,不仅成为了兰州民众源源不断的“氧气瓶”,也书写了兰州模式的“供氧”传奇。

  据2009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成效评估数据显示,兰州南北两山林区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0万吨,年固土量277.65万吨,年减少黄河泥沙量61.12万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9年的4.6亿元到现在的50亿元左右。

  任智斌说,这60万亩的人工林,对改变兰州城区形象,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减轻工业污染,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也为民众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休闲、健身、旅游的人数已超过500万人次。

  但他也表示,尽管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南北两山毕竟是人工林,有些地方的“林份质量”还不是很高,而且随着兰州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拓展,以及市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南北两山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常年约有3000人从事两山林地管护工作。”任智斌表示,下一步,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在近城区有条件的地方,建成10个公园,全面提升这60万亩森林的覆盖度和郁闭度,增强生态效益、增强景观度。

  他希望,在城市“生态”“景观”“色彩”上着力,串联两山水系,重构城市景观,提升兰州形象,努力打造春有山花烂漫、夏有层峦叠嶂、秋有层林尽染、冬有松柏常青的全景兰州。最后整体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目标,让市民“生活在花园中,环抱在森林中”。

  26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兰州启动。接下来20天,该采访团将深入甘肃14个市州展开采访报道,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各地在经济、脱贫、生态、民族、改革、文化、民生、党建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显著成就。(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