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古区产业调整稳中向好

20.09.2017  19:14

  这一首诗,吟诵的是红古区。9月15日,记者走访了解到,连年来,该区精建细管、融合推进,产业调整稳中向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发展面貌呈现新气象,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农业富民战略“乘风起航

  红古区青土坡村村民祁万海,植育了一温棚无花果。祁万海搞种植靠手机,无花果的生长状况全“”在手机里,实时画面一打开,记者用手去动哪一个果子都一览无遗。祁万海还种植的两温棚草莓,土里头种,电脑上销,车辆配送。他的女儿祁复晶帮他打下手,负责玩转微商、网店,他的儿子祁景瑞,安装智能温室,开拓物流渠道。一家人不够用,公司雇了十几位大学生,帮助开发实用软件,建立营销网络。老祁还跟父老乡亲们玩“众筹”项目,改造当地数百座“设施农业”温棚向“智慧农业”提升。打造种养殖结合的富民产业,筹备旅游观光农田,制定农家乐计划,巧打近郊休闲园牌,要从土地中务劳出“互联网+”金色的希望。

  这只是红古区加快实施农业富民战略的一个样本。记者走访了解到,该区着力打造“有机农业生态谷”。连年来,该区加快推进山台地整体开发利用,逐步扩大川水地流转集中经营,建设集“种养示范、休闲观光、体验订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业园5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特色种养千亩基地10个、万亩基地3个。完善经营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专业大户达到120个以上。

   瞄准“城市矿产”拣废炼宝

  “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卷卷纸板从生产线上再生出来,工人们忙碌劳作,技术人员认真把关。“这条自动装订线是目前企业引进的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相关负责人公绪磊介绍说。

  该园区是一个以铝产业和“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为主的产业园。据介绍,连年来,红古园区先后实施了总投资34.64亿元的产业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11个、10亿元以上1个,开工建设12个;今年新引进项目3个,总投资6.1亿元,到位资金7000万。

  红古区制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瞄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振兴壮大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城市矿产”、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煤电化、铝加工、炭复合、新材料、再生资源、生物制品六条闭合式全产业链,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循环经济强区。重点完善“三大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园区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10%以上,基本建成有色冶金、煤基循环、高端炭素3个百亿级,“城市矿产”、新型建材、生物制品3个20亿级产业集群,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20亿元以上。

   综合治理留住“绿水青山

  资源锐减、结构单一、地方财力薄弱、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恶化……千疮百孔的窑街,几曾是红古人心中隐隐的痛。窑街沉陷区综合治理行动启动后,红古区针对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了窑街旧城区综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服务等18项专项治理任务。

  经过五年的整治与清理、美化与转型,如今,窑街地区发生了喜人变化。这里花草树木增绿添彩,扫光了昔日沙尘灰烟的污染。行走其间,树木成荫,青青的小草随处可见,多年的断头路已经被拉通、排污管网变通畅。

  记者走访了解到,9月11日,被列为省市改造计划的省道301线海岗公路窑街段施工招标公告正式发布。据介绍,今年10月份,施工单位将进场对该路段实施维修改造,该路段维修改造工程投资1630余万元。为全面提升该道路的服务功能,红古区决定增加投资600余万元,同步配套和改造提升市政工程,项目涉及地下排水管网、人行道、照明、线缆入地、绿化内容。

  红古区塑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形象,按照“一心两翼一带”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产城融合、建管并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该区坚持基础先行,规划海石湾中心城投资1.5亿元,重点实施贯通大通路、东延炭素路、拓建滨河东路、建设团结桥北引桥道路“四路四整治”工程,实施海石大沟、枣儿沟综合整治以及6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南区棚户区改造区域综合开发工程。窑街旧城投资600万元,改造四化路、新安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筹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平安凤凰路西延工程,启动红古、花庄中心镇区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全区城镇化建设水平。该区狠抓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城乡绿化,新增和改造城市公共绿地5公顷,植树造林面积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