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110不改初心 公安“老字号”更显勃勃生机

22.09.2016  19:02

“嗖”地冲出去,再“嗖”地冲回来,1分钟上个厕所,10分钟吃顿午饭,其他时间就“钉”在工位上,不停地接电话——这就是许多110报警服务平台民警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110,群众的急、难、险情都有了着落、添了依靠。这种踏实,比什么都暖人心窝。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110,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了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的代名词。2015年,全国110接警总量9753万余起,出动警力1.8亿人次,受理违法犯罪警情2120万余起、治安事件警情173万余起、群众求助2784万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9万余名,救助群众314万人次,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110”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从福建省走来的“漳州110”更是让人民群众竖起大拇指的公安“老字号”。

1990年8月1日,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1996年8月27日,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向‘漳州110’学习”的号召。光阴荏苒,“漳州110”走过了二十载春秋。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以及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漳州110”按照公安部和福建省公安厅的要求,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完善、在改革中创新,全面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治理能力,让“老字号”始终保持蓬勃朝气。

不变的追求,更及时的守护

勤务改革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增强群众安全感

“当一位群众拨打110报警电话,他最希望的就是一个字:快!快点收到平台的反馈,快点见到出警的民警,快点得到帮助和守护。”在“漳州110”,一位民警这样告诉记者。

保民平安,一直是“漳州110”不变的追求,伴随勤务改革而来的快速反应机制就是“漳州110”克敌制胜的法宝。

9月19日傍晚,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五中队民警帅云飞刚刚与同事交接班,就接到110平台指令:一女子报警称在龙文区万达路段遭遇飞车抢夺,被抢走手机一部。嫌疑人驾驶白色踏板摩托车,身穿黑色上衣,佩戴头盔,疑似往江滨路逃窜。

指令传来,根据“首接首责、就近派警、梯次投送”原则,两组巡逻梯队迅速展开行动——624梯队离受害人最近,在3分钟内赶到龙文区万达路段案发现场与受害人会合;帅云飞所在的621梯队管辖江滨路片区,立刻根据指令搜寻嫌疑人。被发现的嫌疑人抗拒执法,并企图逃窜,帅云飞与队友一边喝令一边追击,最终在九龙江北岸将嫌疑人抓获,并追回受害人被抢的手机。

从案发报警,到找回被抢手机,仅用15分钟。这样的反应速度,得益于”漳州110”在今年7月1日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勤务改革。

据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李海宁介绍,新勤务中,“漳州110”的200多名民警、警务辅助人员负责芗城、龙文两大中心城区街路面巡逻防控、接处警、服务群众以及重点目标定点值守等任务,并采取“八班五运转”勤务模式,时刻保持16个梯队、40名警力在市区街路面巡逻执勤,实行扁平化、点对点指挥,实施动态布警、就近处警、快速反应,确保每起警情第一时间快速处置,有效提升维护治安和服务群众能力。

“今日110呼入数:1870,近5分钟内呼入数:14……”勤务改革中,高效精准的指挥体系起到关键作用。9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漳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治安态势全息沙盘”实时显示着今日警情处置情况、流转情况、各区县警情处置情况等重要信息,并有随时更新的柱状图、饼状图对情况进行直观反映。“把反映城市治安要素的信息实时投射到大屏幕上,指挥员、情报员就能第一时间掌握治安要素,进行准确判断。”情报指挥中心民警黄智慧告诉记者,执法执勤中,路面每位负责巡逻、接处警的民警,通过个人移动警务终端实时与指挥情报中心保持联络;情报指挥中心则准确发出指令命令,实现快速精确调度,并动态掌握警力分布、监控处警现场。

记者了解到,自新勤务模式运行至今,“漳州110”共接处警8896起,日均111起。其中,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漳州110”已抓获嫌疑人376名,日均抓获4.7人。

不变的情怀,更贴心的服务

从百姓“需求侧”出发,公安110与民生110无缝对接

1990年,时任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中队长的郭韶翔在调研中发现,漳州市区街头最突出的问题是流氓团伙斗殴,且路面抢夺抢劫犯罪严重,仅当年5月漳州市区就发生抢夺案件36起。

另一个发现更让他吃惊。他翻阅1985年设立在芗城分局匪警电话110的记录簿,匪警电话开通整整5年的时间里,当地只有22个群众知道这个电话。

“我觉得作为公安机关,我们应该更好地服务群众,要让更多人知道110,有困难知道找110。”郭韶翔几经奔走,自掏腰包为110做广告。

“漳州市民有困难需要得到警察帮助的均可拨打110……”1991年1月5日起,漳州电视台连续一周播出这条特殊的广告。正是加入了“服务”的要素,让110这个号码迅速深入人心。

七个人、三支枪、一辆破旧三轮摩托车,从部队找来的迷彩服、红袖章,就这样,“漳州110”出发了。街头犯罪,打架斗殴,邻里纠纷,110迅速成为老百姓拨打次数最多的电话。

进入新世纪,更多的新情况摆在“漳州110”的面前。

2015年,公安110接报的求助中涉及市区城市管理服务的达7.8万起。

如何快速分流非警务类警情,使群众得到更便捷贴心的服务?“漳州110”依托“数字城管”服务平台,整合市联动办、12345市长热线等职能,使公安110与民生110无缝对接,形成了110管警务,12319、12345管民生的“大110”联动格局。

“为确保顺畅对接‘公安110’,我们与市公安局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共同梳理需联动部门直接受理或公安先期处置后联动单位快速到场移交的民生服务类警情。”漳州市城市管理执法服务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曾晓毅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包括水、电、燃气等6类34项非警务类警情,都统一分流至“民生110”平台,由城管局负责对接。今年5月以来,城管局共受理由公安110电话转接或系统推送的求助类警情516起,处置率达到100%。这既让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又提升了“民生110”服务效应,实现合作双赢。

公安机关的“供给侧”改革,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侧”出发。“漳州110”大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的所有警情中,非警务类警情占比高达78%,其中,移车、市政服务、轻微刮擦交通警情成为百姓的重点需求。

于是,7月29日,“漳州110”的“微服务”正式上线运行。只要扫二维码,就能进入“漳州110”微信公众号,群众可以通过户政、交警、出入境等3大类24项掌上微服务功能,动动手指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方便快捷。

“亲,您的身份证有效期截止到2016年10月31日,距离过期还有54天,请尽快前往办证中心申请到期换领。”市民刘林收到“漳州110”的微信,感叹公安机关的服务越来越贴心。

“一次服务,关联提醒,个性推送。”漳州公安充分发挥“漳州110”精神,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不断打造对群众的精准服务。

不变的信念,更丰富的内涵

依托110基地锤炼新型队伍

9月16日21时许,正在巡逻的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王建龙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战备大桥有一名女子落水。王建龙与所在的618梯队队友迅速赶到现场,询问现场群众情况后,他们穿上救生衣,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救人。

桥下没有灯光,到处是乱石,水最深处近3米,给搜救带来一定难度。王建龙和队友经过30分钟的搜寻,终于找到了落水女子,并紧急将她送往医院救助。

一条生命就这样得到了挽救。医院里,落水女子的父母看到王建龙和队友正在流血的脚,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连声说:“‘漳州110’,好样的!”

“我们是人民的110。换任何一个队友,都会这么做。”王建龙说。

1995年,市民叶炳松深夜被摩托车撞倒,肇事者逃离,是正在巡逻的“漳州110”民警及时将他送往医院救治。事后,叶炳松满怀感激地送来了一面“人民的110”锦旗。1997年11月26日,“漳州110”被国务院授予“人民的110”荣誉称号,而“人民的110”也成为“漳州110”为民服务精神的象征。

“‘人民的110’,就是我们‘漳州110’要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的大红旗,你们每个人都是一面小红旗,守护人民是你们的职责。”每当新警到来,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吴荣辉都会带他们到荣誉室,向他们讲解“漳州110”的光荣与信念。

吴荣辉是“漳州110”里20多年的老民警了。1995年,吴荣辉和队友接到报警赶往一个车祸现场时,看到一名群众倒在路边,额头被撞得凹进去。“我们把他抬上三轮摩托车,我把他抱在怀里,队友开车,一路向医院狂奔,最后医生把他救活了,我和队友抱头痛哭。那种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的成就感,那种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是无以名状的。”

20多年过去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在代代传承。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坐落在江滨路上的一处闲置厂区改建成“漳州110”基地,为110队伍学习、工作、训练和接处警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225名110队员在这里集中管理、集中教育、集中训练,规范每一个执法、勤务动作,确保队伍正规化。

注重纪律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是“漳州110”的传统。7月27日,在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前,110队员们面对党旗,郑重地举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们纷纷表示,要以老110民警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立足本职,牢记职责,艰苦奋斗,把“漳州110”精神发扬光大。

二十年风霜如火,初心不改;二十年风雨兼程,壮志如歌。“漳州110”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新起点上,“漳州110”将以勤务改革为引擎,继续肩负起“人民的保护神”的神圣使命,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