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补齐贫困地区 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15.03.2018  16:52
  潘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公共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但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仍然是我国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刻不容缓。
       
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仍然是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仍然是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率仍然不高。近年来,在一些公共投资专项的带动下,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缺口面大、程度深,欠账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调研发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除了都安高级中学的生均校舍面积、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之外,其他类型学校普遍存在校舍不足、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师缺编等问题,大班额和大通铺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二是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率仍然不高。为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制定和出台了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率仍然不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形成严重制约。调研发现,大部分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在房屋、设备、人员、药品、卫生环境以及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尚未实现标准化,既严重制约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也为医疗卫生事故埋下隐患。
        三是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仍然不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依然相对稀缺,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这种情况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甘肃省通渭县、麦积区和会宁县调研发现,三个县(区)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城区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在乡镇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标准体育场,但是村级文化广场、体育运动场和文化舞台等公共场所仍然较为欠缺。
       
需要加大公共投资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公共投资是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而进行的投资,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其是相关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财政资金短缺是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严重缺乏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公共投资的能力。因此,应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尽快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一是将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着力点,继续大力推进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社会兜底工程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同时,结合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避免公共服务资源的错配或闲置,使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与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有机结合。
        二是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结合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综合考虑服务群体规模、服务半径、常住人口规模等因素,对贫困地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一方面,对贫困地区现有的、功能相近或相似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对贫困地区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布局、内容和资金安排进行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分散,提高公共投资的使用效率。
        三是建立和健全以各级政府的公共投资为主,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力度,合理划分相应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形成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合力。另一方面,鼓励贫困地区大胆改革和探索,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