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乞巧 对话世界” 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在京举办

02.09.2015  19:04

    

    2015年8月18日,以“中国乞巧 对话世界”为主题的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在北京举办,图为论坛现场。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2015年8月18日,以“中国乞巧 对话世界”为主题的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在北京举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中央办公厅、外交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国家部委领导和相关司局负责人,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陇南市人民政府市长陈青,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文联、省妇联、省民协,陇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各县区的代表,国内民族文化专家、学者,以及2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国际嘉宾出席了论坛。

    在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乞巧女儿节的保护、传承、发展以及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作了积极发言。

    据了解,乞巧文化及逐渐演变形成的乞巧节,是起源并流传于现今甘肃陇南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并随着秦帝国的不断强盛,逐步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区内盛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陇南西和乞巧节从每年农历六月最后一个晚上开始,到七月初七晚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一种集信仰崇拜、生活期盼、民间传说、诗歌谣赋、音乐舞蹈、才艺展示和民间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节令期间,参加乞巧活动的姑娘们以虔诚的心情、隆重的仪式,祈求心中敬仰的神灵“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祈愿自己婚姻如意、生活幸福。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2006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底,陇南市正式启动了将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工作。目前,申报工作正在积极的进行之中。

    据陇南市文化部门的统计,多年来,乞巧文化活跃在甘肃南部西汉水流域的近20个乡镇、300多个村,经常性参与人数有50多万人。为了让古老的乞巧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多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加大对乞巧文化的传承性保护,大力宣传推介乞巧女儿节,使这一古老的千年民俗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