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兰州白银两个国家高新区2018年综合排名

15.01.2019  00:00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关于通报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的通知》(国科火字〔2018〕126号),公布了对全国156家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共157个单位)2018年度评价(试行)结果,兰州高新区综合排名第60名,与2017年全国国家高新区可比口径相比,综合排名由61位晋升1位。各单项排名情况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49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64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93位,可持续发展能力66位。白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21名,与2017年全国国家高新区可比口径相比,综合排名由123位晋升2位。各单项排名情况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123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113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123位,可持续发展能力119位。

兰州白银国家自创区自2018年2月1日批复建设以来,两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建设兰白自创区作为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政治任务,突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自创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8年,兰州高新区制定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和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科技孵化、科技金融4个平台建设方案,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促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生态建设、“瞪羚企业”认定及培育、优化政务服务、项目落地7个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积极举办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先后邀请省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和200多位院士专家,成功举办协同创新座谈会、东西合作研讨会、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共商共议自创区建设。努力搭建创新平台。挂牌成立稀土功能材料、生命科学技术、金属纳米材料、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兰州分院4个产业研究院,组建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膜科院4个科技创新工作站,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紧密对接。确定主导产业。围绕培育壮大十大生态产业,结合高新区的特色优势,确定自创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效益可观的产业集群。强化规划设计。突出规划引导,塑好发展形态,基本编制完成了自创区定连片区35平方公里的城市专项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为下一步发展绘好蓝图。推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农威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西脉新材料产业园、百灵生物产业园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获批工信部“生物医药—兰州高新区”特色示范基地和财政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新引进总投资134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4个,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22家,占全省的33%。促进军民融合。依托航天510所、真空设备、伯骊江3D打印等军工类科技企业优势,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建成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创新基地,航天高新产业基地创新园、真空设备制造产业园等军民融合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深化东西协作。加强与上海张江自创区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通过“基金+孵化器+科技园区”模式,设立10亿元兰州久有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基金,6家上海高科技企业通过基金注入落户自创区。引进高端人才。积极兑现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新引进人才1800多名、创新团队6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累计入孵科技型企业近2000家。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率先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机制,全面启动“综合受理、受审分离、联审联批、全区通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构建具有自创区特色的扁平化运行模式,推进企业、群众办事由“最多跑一次”向“零跑路”“不见面”转变。

白银高新区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了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支持意见、空间及产业规划等3个统领性文件,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一区六园”联动发展两项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10项先行先试配套政策,构建了“3+2+10”创新驱动政策体系。优化服务机制,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领导、一团队、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落地服务机制,高新区被确定为全省“证照分离”试点,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探索创新路径,制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依托科研院所做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科技孵化器加快研究成果实化孵化转化、依托园区平台布局高新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的“四个依托”创新模式,研发转化各类科技成果34项,在建和投运孵化器9家,在孵企业178家,园区入驻企业552家。着力推进产业品质跃升。重新定位园区功能,以高新区为龙头,明确银东、银西、刘川、平川、会宁、正路六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分别为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陶瓷建材、特优农产品加工、绿色生态产业实验研发,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在四个方面做大做强:第一个是高效农业,和海升集团合作,建设以大棚农业为基础的高效农业。第二个是有色、化工、能源、新材料,依托白银公司把有色金属新材料做到100万吨;依托银光公司等企业,把TDI做到15万吨、合成氨做到30万吨、尿素做到35万吨、甲醇做到10万吨、钛白粉做到20万吨、重铬酸钠做到10万吨、生物制药形成50亿元的产业集群;依托稀土公司等企业,把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碳纤维及复合制品、凹凸棒等做大做强。第三个是工业物流,建设“一个中心园区,三个配套基地”的物流网络,实现货运吞吐量5000 万吨、仓储能力1000万吨、装卸能力2000万吨。第四个是依托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与腾讯公司合作建设腾讯云大数据平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层级跃升,与上海张江合作,建设3D打印之城,甘肃睿思科公司年产10吨芯片级光刻胶项目填补了白银产业空白,甘肃阿尔法、希望集团甘肃职业技术学院等5个总投资约27亿元的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着力推进人才资源聚集。全力打造以两院院士为“旗舰”、以“归根”人才为“航母”、以本土人才为“千帆”的新时代人才“联合舰队”。目前,已柔性引进22名院士并全部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外籍专家5名,建立8个人才工作驻外联络站,建立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人才大数据白银工作站,形成11万英才储备库,在全市重点行业评聘首席专家24人。着力推进东西合作发展。强化与张江、西安、哈尔滨等高新区合作对接,成功引进北京三聚绿能科技、华晨生态治理两个团队从事凹凸棒石资源高端开发利用,甘肃刘化集团总部确定迁入军民融合光气化产业园中园,计划投资43亿元建设清洁高效煤制气综合利用项目。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接,与省内外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科技部战略研究院指导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绿色作为自创区建设的底色,结合大规模国土绿化和拆违治乱行动,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实施高新区核心区14条道路改造提升、8条道路行道绿化及3个绿地片区提质改造工程,核心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聚焦绿色崛起发展“十大产业”规划,打造以银光集团为代表的化工循环产业链、以白银公司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杰康诺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循环产业链、双银公司为代表的建材循环产业链、三峰财信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1.78吨标煤、同比下降1.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3%,白银高新区被工信部评为全国第三批绿色园区。